达芬奇油画作品《救世主》

近500年的艺术史,是一段大开眼界又激动人心的历史,从波提切利、卡拉瓦乔到毕加索,都是各具特色杰出的艺术家,每一位都以极为自我的方式,挑战了习俗,打破了常规,转变认知,并改变了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下面选出50位最著名的艺术家,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人生和经历。(按照艺术家出生年代排序)

波提切利

图片

一、波提切利(1445-1510),15世纪末佛罗伦萨的著名画家,欧洲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画家,意大利肖像画的先驱者。

波提切利生于一个意大利佛罗伦萨手工业者的中产阶级家庭,在15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波提切利是佛罗伦萨最出名的艺术家。他宗教人文主义思想明显,充满世俗精神。后期的绘画中又增加了许多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作品,相当一部分采用的是古希腊与罗马神话题材。风格典雅、秀美、细腻动人。特别是他大量采用教会反对的异教题材,大胆地画全裸的人物,对以后绘画的影响很大。《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是最能体现他绘画风格的代表性作品。

图片

《春》
达.芬奇

图片

二、达·芬奇(1452-1519年),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生物学家,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

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的杰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蒙娜丽莎》现在是巴黎的卢浮宫的三件镇馆之宝之一。

达芬奇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达芬奇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达芬奇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达芬奇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图片

《抱银鼠的女子》
丢勒

图片

三、丢勒(1471-1528),德国画家,以版画最具影响力,自画像之父。

丢勒主要作品有《启示录》、《基督大难》、《小受难》、《男人浴室》、《海怪》、《浪荡子》、《伟大的命运》、《亚当与夏娃》、《骑士、死亡与恶魔》等。丢勒的水彩风景画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些作品气氛和情感表现得极其生动。丢勒作品《亚当和夏娃》,众所周知,夏娃受到蛇的引诱偷食禁果,遭受惩罚,奠定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基本地位。

丢勒少年时曾追随父亲习艺,对绘画表现出特殊的才能,13岁时就能逼真的画自己的肖像,19岁时丢勒为父亲所画的肖像已充分显示他成熟的素描功力,可与达芬奇遥相呼应。

阿尔弗雷德·丢勒作为德国最伟大的画家,他的艺术探索对德国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如有人评论的那样,“丢勒是德意志的代表民族画家。丢勒同时又是把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想带进德意志,并开创了德意志民族艺术新纪元的艺术奠基人。”恩格斯也曾高度评价过丢勒,并把丢勒和达芬奇视为是需要巨人的时代所产生的巨人。

图片

《祈祷之手》
米开朗基罗

图片

四、米开朗基罗(1475-1564),和达芬奇不同,米开朗琪罗很多时候是作为雕塑家和建筑家而被记住。

他在屋顶上和墙上描了很多画,还设计了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他最有名的作品是在二十九岁做博士后的时候完成的大卫雕像。是伟大的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与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得肌肉健壮。

不同于充满深遂智慧之美的达芬奇的艺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以力量和气势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在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和绘画中,一个个巨人般的宏伟形象挺立起来,就连米开朗基罗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都具有刚勇的气概,仿佛是神话中的阿玛宗女子。

图片

《大卫》
乔尔乔内

图片

五、乔尔乔内(1477-1510),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威尼斯画派中最具抒情风格的画家。

关于画家乔尔乔内的生平我们所知甚少,他英年早逝,32岁就告别人世。乔尔乔内的传世真作大约只有5幅,一生中也仅创作了30余件作品,但乔尔乔内仍不失为盛期文艺复兴的绘画大师之一。乔尔乔内那田园诗般抒情的画风和对色彩、风景的开拓,以及画中流露出的人文主义思想,给以后绘画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在他的作品中,风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物似乎融合在奇特光彩的大自然里(《暴风雨》、《三个哲学家》)。乔尔乔内也画过肖像和《年轻男子像》(Portrait de jeune homme,柏林达勒姆,国家博物馆);《罗拉像》(Portrait de Laura,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这些作品以其简明的技法和综合力,开创出威尼斯肖像艺术的新时代。

图片

《暴风雨》

乔尔乔内还画过壁画(1508年,威尼斯,现已毁坏),创作过宗教题材的作品:《圣母阅读》(la Vierge lisant,牛津,阿什莫尔博物馆)。但他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在小块画布上作的油画。这些油画旨在满足新一代艺术大众的需求。他们希望用世俗艺术品装饰自己的住所,而不愿意资助挂在纪念馆或教堂的大型绘画。

拉斐尔

图片

六、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也是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

拉斐尔谢世时年仅37岁,但由于他勤勉的创作,给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拉斐尔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手法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

拉斐尔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拉斐尔潜心研究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最后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成为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鼎足而立的文艺复兴三杰。

图片

《西斯廷圣母》

在绘画史上像拉斐尔这样被神化的画家绝无仅有。达芬奇在构图表现出卓越才华,米开朗基罗则是素描方面的天才,拉斐尔一面吸收同代前辈画家的优点,一面在构图素描、色彩和创意等各方面发挥出近乎完美的卓越才能。

提香

图片

七、提香·韦切利奥(1490—1576),被誉为西方油画之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

提香·韦切利奥早期作品受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影响很深,以后提香的作品比起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画家的作品,更重视色彩的运用,对后来的画家如鲁本斯和普桑都有很大的影响。

提香·韦切利奥是威尼斯画派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在色彩方面最有成就的大师,相传他以90岁的高龄告别人世。在提香·韦切利奥漫长的一生中,几乎取得了与米开朗基罗平分秋色的盛名。虽然提香·韦切利奥并无盛期文艺复兴三杰那样的博学多才,但他在色彩方面的造诣和绝技,是无人可以与之匹敌的。

图片

《佛罗拉(花神)》
丁托列托

图片

八、丁托列托(1518-1594),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著名画家。

师从于提香门下,作品继承提香传统又有创新,在叙事传情方面突出强烈的运动,且色彩富丽奇幻,在威尼斯画派中独树一帜。

在他全部艺术生涯过程中,他善于阐释其他艺术家的画意,并从中吸取家有益的影响,而融入自己更高的艺术风格之中。他从托斯卡纳(Tuscan)的画中,尤其是从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的画中,都吸取了有益的画意特色而提高自己绘画的格调。从16世纪中期起,他开始与提香争夺威尼斯艺术界的首席地位而奋斗。

图片

《银河的起源》

丁托列托是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丁托列托曾在提香画室学画,在那里,他学会了老师的绘画技巧,然而,他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佛罗伦萨手法主义有两种趋向,一是反古典的倾向,二是优美雅致的倾向。丁托列托要把这两种倾向合二为一。

卡拉瓦乔

图片

九、卡拉瓦乔(1571-1610),意大利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一位著名的画家。出生在北意大利伦巴底省的卡拉瓦乔村,因此人们称他卡拉瓦乔。

他是当地样式主义的代表画家,继承了意大利北部现实主义民俗画的传统,并受到威尼斯画派的影响。在米兰期间,卡拉瓦乔肯定看过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无疑熟悉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艺术,他的艺术生涯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诸大师相继逝世后开始的。1593年到1610年间卡拉瓦乔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里。卡拉瓦乔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图片

《圣马太蒙召》

卡拉瓦乔生活贫困,与劳动者为伴,性格暴躁、孤傲寡合、狂放不羁,很难与人相处,这种个性使他处于流浪作画境地,在一次争斗中因误杀了对手而被迫离开罗马到那不勒斯过着流浪的生活,卡拉瓦乔到处与不理解他的人发生矛盾冲突,常因斗殴受到法庭审判,坐牢、逃跑、作画,使他永远处于社会底层,正因如此,卡拉瓦乔对底层劳苦大众的生活和形象更加熟悉,观察理解更加深刻,这为卡拉瓦乔革新传统艺术,创造新艺术形象,使普通平凡的劳动者走进神圣的艺术殿堂提供了难得的生活基础,为他开创了一个艺术的新纪元。

虽然卡拉瓦乔在世时声名显赫,死后的几个世纪里却被人们完全遗忘了,只是在20世纪的最近几十年才被重新发现。尽管卡拉瓦乔影响了风格主义衰亡后几乎所有的艺术风格,但对新兴的巴洛克艺术才是真正影响深远的。安德烈·贝恩-若夫鲁瓦(保罗·瓦乐希的秘书)评论道:“坦率地说,卡拉瓦乔的工作标志着现代绘画的开始。”

鲁本斯

图片

十、鲁本斯(1577-1640),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他是欧洲第一个巴洛克式的画家。他的绘画着眼于生命力与感情的表达,华丽的巴洛克风格是我们理解整整几百年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料。他一生的丰富阅历,充分展现在他多彩多姿的创作中。他的肖像画技巧完美,引人入胜。

鲁本斯一生的创作中,主要是宗教神话题材,他在基督教题材的创作中,不可避免要受到教会的制约,但在神话题材创作中,就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鲁本斯从威尼斯大师们那里获得色彩造型的启迪,在自己的创作中,色彩艺术得到了尽善尽美的发挥,已经超过了他所尊重的威尼斯画派的成就。

鲁本斯一生创作极为丰盛,作品多具有宏大的场面,强烈的运动感,雄健的造型,富有想象力和戏剧性情节;对比鲜明、响亮饱满的色彩;流动的线条、激动人心的画面艺术效果,给人以一种富丽堂皇、华美火热、欢腾鼓舞的艺术感受。

鲁本斯的绘画对佛兰德斯以及整个西方绘 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7世纪后期巴黎的法国皇家美术 学院就出现了一批鲁本斯主义者。18~19世纪法国画家华托、德拉克洛瓦、雷诺阿和英国画家雷诺兹、康斯特布尔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他的影响。

图片

《骑马的莱尔公爵肖像》
委拉斯凯兹

图片

十一、委拉斯凯兹(1599-1660),是文艺复兴后期西班牙最伟大的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认为委拉斯凯兹是自己的“伟大教师之一”,他对印象派以及后来的画家都影响很大。

委拉斯凯兹的作品原来大部分收藏在马德里的博物馆中默默无闻,在1811年法国入侵西班牙的战争中,委拉斯凯兹的作品才被外界所了解。

委拉斯凯兹是一位现实主义的画家,他通常只画所见到的事物,所画的人物,几乎能走出画面;委拉斯凯兹也画过一些宗教画,但其中的神像宛如人间,充满紧张和痛苦的表情;委拉斯贵支画的马和狗充满活力。

图片

《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

委拉斯贵支的大量肖像画都坚持写实原则,并且注重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可惜的是画面的气氛过于和平,与史实有明显的差别,但这并没有影响这幅作品的价值。对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如《腓力四世像》,重在表现其虚伪、冷漠和浅薄,决不阿谀奉承。对于朋友和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如《拿扇子的妇人》、《矮子安东尼奥》,则被描绘得平易近人,有的还具有社会批判色彩

1651~1660年是委拉斯贵支生活的最后10年,由于当局在对他授勋问题上有争论,使他情绪极不愉快,但仍创作了不少好作品。代表作《宫娥》(又名《宫女群》)和《纺织女》,被认为是17世纪欧洲少见的现实主义代表作,也证明委拉斯贵支虽然长期担任宫廷画家,但始终未失去平民的本色。

伦勃朗

图片

十二、伦勃朗(1606-1669),是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作品题材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伦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版画和2000多幅素描,以及100多幅自画像。

伦勃朗青年时期就已经声明鹊起,可以说是少年得志。14岁进入莱顿大学;17岁去阿姆斯特丹向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画;1627年21岁时伦勃朗已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和蚀刻画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回家乡自己开画室招徒作画,期间画了许多自画像。

从1640年代开始,伦勃朗经常到乡村漫步和作画,创作了许多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画,风格质朴。1661年是伦勃朗作画最多的一年,创作了包括素描、油画、版画在内的大量作品。1663年以后伦勃朗作画较少,此时他结交了许多中下阶层的市民,眼界更为开阔,技巧更为成熟,创造力达到顶峰。

伦勃朗生命中苦难的转折点是从他的名作《夜巡》开始的,在绘制《夜巡》的过程中,伦勃朗固执的想要打破当时的传统,他的这种做法在当时并不被世人所接受,从此以后,找他订画的人越来越少,画家的生活也逐渐变得潦倒。

图片

《夜巡》

伦勃朗的油画一贯采用“光暗”处理手法,即采用黑褐色或浅橄榄棕色为背景,将光线概括为一束束电筒光似的集中线,着重在画的主要部分。这种视觉效果,就好像画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台上,一束强光打在他的脸上。法国19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称伦勃朗为‘夜光虫’,还有人说他用黑暗绘就光明。

伦勃朗对光的使用令人印象深刻,他独到地运用明暗,他灵活地处理复杂画面中的明暗光线,用光线强化画中的主要部分,也让暗部去弱化和消融次要因素。伦勃朗这种魔术般的明暗处理构成了他的画风中强烈的戏剧性色彩,也形成了伦勃朗绘画的重要特色。

维米尔

图片

十三、维米尔(1632-1675),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但却被人遗忘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

维米尔1632年出生于德尔夫特(Delft)一个小业主家庭,1675年卒于同地。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他的画往往只有一两位人物,一般是从事着家务劳动的妇女。维米尔的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维米尔在艺术风格上也别具特色,他的绘画形体结实、结构精致,色彩明朗和谐,尤善于表现室内光线和空间感。

维米尔曾经被人忘却达两个世纪之久,后来才被“发现”。18世纪的大多数传记作家都把他忽略了。到了19世纪,注意维米尔的人显然多起来;自20世纪以来,研究维米尔的人就更多了。以前,维米尔屈尊排在荷兰小画家之列;而今,他的地位扶摇直上,同哈尔斯和伦勃朗并列为荷兰三大绘画大师。

维米尔的生前并不为人所知,但他的作品却不会被人遗忘。1866年维米尔被法国评论家托尔重新发现。在维米尔生活的年代里,德尔夫特对他的创作持歧视的态度。但维米尔死后不久,好几代对绘画感兴趣的富有收藏家认为,维米尔的作品一直有着巨大的价值。这表现在:无论何时,维米尔为数不多的作品中的任何一幅画,只要面市,旋即引来赞誉且订价颇高。

图片

《挤奶女工》
夏尔丹

图片

十四、夏尔丹(1699-1779),是洛可可艺术风格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也是18世纪法国孕育出的最伟大画家之一。同时,他也是西洋美术史上的静物画巨匠之一。

夏尔丹还是是使极受狄德罗称赞的画家之一。夏尔丹擅长静物油画,也擅长风俗油画;并且试图通过静物画来反映城市平民的生活趣味,通过风俗画来反映城市平民和善、友好、勤劳、俭朴的美好品德。

图片

《鳐鱼》

夏尔丹的画风平易、朴实,具有平和亲切之感,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美学理想。他的大量静物画都追求装饰效果和表面趣味,能赋予静物以生命,给人以动感;夏尔丹所描绘的均为市民家庭日常生活用品,他的风俗画受小荷兰画派影响,但思想内容更深刻,善于把人物形象和生活环境联系起来。

18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洛可可美日益兴旺的同时还出现了另一种风格倾向—-平民写实主义美术。平民写实主义与洛可可美术同样反对远离生活的古典主义,同样热衷于反映现实生活。但是,前者只面向社会上层,表现封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追求浮华享乐的审美情趣,而后者面向的是社会中下层,表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和自然、亲切、朴实的审美情趣;前者突破了17世纪法国艺术只满足于君王口味的狭小范围;而后者则进一步突破了洛可可艺术只满足于上层贵族欣赏趣味的局限,使艺术更进一步走向了民主。

弗朗索瓦·布歇

图片

十五、弗朗索瓦·布歇(1703-1770),法国画家,1703年9月29日生于法国巴黎,1770年5月30日去世。

布歇是洛可可风格画派的忠实的拥护者,擅长创作一些田园风格的作品,此外,有时候也创作一些人物肖像画。

弗朗索瓦·布歇的父亲是皮鞋设计师,或许可以这样说。布歇早年曾被父亲派去跟随弗朗索瓦·勒穆瓦纳(Francois Lemoyne)短期习画,并同华托有过密切接触。1727-1731年,布歇留居罗马,从装饰风格画家提埃波罗和阿尔巴尼(Albani)等人的作品中汲取了很多经验。1755年,布歇开始担任皇家织造厂(Goblins Factory)总监,1765年之后,布歇充任为宫廷画师,并成了蓬巴杜夫人(Mme de Pompadour)的绘画教师和最受宠幸的画家。

弗朗索瓦·布歇是18世纪最典型的装饰画家的代表,作品体现了洛可可的风格特征。布歇敢于大胆的运用色彩,作品大都光彩艳丽,但是不会感觉到轻浮。

图片

《蓬巴杜侯爵夫人》

托马斯·庚斯博罗

图片

十六、托马斯·庚斯博罗(1727-1788),庚斯博罗于1727年生于英国萨福克郡的一个羊毛商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个静物画家,因此他早期接受了良好的艺术教育,后又在法国画家格霍夫洛特那里做助手并与海曼共事过一段时间。

托马斯·庚斯博罗与同时代的乔舒亚·雷诺兹爵士相媲美。庚斯博罗善于捕捉绘画对象的特点,他运用色淡而经常闪烁的色彩和松散的笔触在他的作品中营造出一种自发性和新鲜感。庚斯博罗最著名的作品有《蓝色男孩》、《西登斯夫人》、《晨间漫步:威廉•哈利特和他的妻子伊丽莎白》。

图片

《蓝色男孩》

托马斯·庚斯博罗出生于萨福克郡的萨德波里。14岁时,庚斯博罗前往伦敦学习素描和雕刻。1746年他结婚,1750年左右定居于伊普斯维奇。1759年庚斯博罗移居时尚胜地巴斯,并很快成为当地的肖像画领袖。庚斯博罗还在那画了许多精美的风景画。庚斯博罗是皇家学院(创立于1768年)的36位创始成员之一。

雅克-路易·大卫

图片

十七、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杰出画家,新古典主义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雅克-路易·大卫出生于巴黎的一个五金商家庭,9岁时家庭发生变故,父亲被杀,母亲离家出走,年幼的大卫由皇家砖瓦匠的叔父抚养,在亲友帮助下被送到法国洛可可艺术风格画家弗朗索瓦·布歇那里学画,布歇发现大卫的气质与自己的洛可可风格不一致,就将他转到皇家美术院教授约瑟夫·马里·维恩门下。

雅克-路易·大卫并不属于才华横溢那种类型的画家,相反,他个性沉默寡言,喜欢思考,不太合群,缺少典雅,使人感到少年老成,大卫以惊人的毅力和勤奋刻苦精神,认真地学习过尼古拉斯·普桑、布歇、让·巴蒂斯特·格勒兹和卡拉瓦乔。

雅克-路易·大卫最初的创作都是从古希腊罗马的传说和艺术中寻求美的源泉和理想,把古代英雄的品德和艺术样式视为审美的最高标准。大卫认为,古代是当代画家的学校,它是当代画家艺术创造取之不尽的源泉。

后来由于接触到一些反封建的革命党人,如雅各宾党的领导人罗伯斯庇尔等,雅克-路易·大卫在政治思想和艺术观念上产生了一些变化,创作了一些富有时代精神的作品。从这时起大卫就勇敢地站在时代的高度,用自己的艺术为反封建斗争服务,逐渐走进现实主义潮流。雅克-路易·大卫说过:“艺术必须帮助全体民众的幸福与教化,艺术必须向广大民众揭示市民的美德和勇气”。从此,大卫把艺术作为反封建的战斗武器使用,作为战士登上了画坛和政坛。大卫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是《贺拉斯兄弟宣誓》。

图片

《贺拉斯兄弟宣誓》

大卫给后辈的艺术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大卫曾说过一些激励人心的话,至今对我们艺术创造仍有教育意义,他说:“绘画不是技巧,技巧不能构成画家。”他还说:“拿调色板的不一定是画家,拿调色板的手必须服从头脑”。这些都成为画家的箴言。

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瑞

图片

十八、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瑞(1755-1842),作为革命时代的女画家,她是受到整个欧洲欢迎的人。

因为父亲是肖像画家,她从早年就画画,据说十五岁时她的画已经能用相当可观的价格卖出。她和当时很有声望的美术商勒布伦结婚,这样可以研究店里搜集的古典美术,技巧越发提高。二十三岁已经是美术院成员,这时她出入宫廷,曾画过几幅路易王朝红极一时的女性玛丽·安东奈特的肖像。

勒布伦夫人的作品《画家和她的女儿》很有名。她去意大利旅行前,有一天,无意中在镜中发现她的爱女抱着她的脖颈的姿态,马上就开始画这幅画,极其自然生动地表现出母亲和孩子的关系,是一幅谁都喜欢的画。但是若看这幅作品,就会认为勒布伦夫人的艺术,继承了路易王朝潇洒优雅的洛可可艺术的传统,而不能说是革命时代、帝政时代的新兴艺术。

图片

《画家和她的女儿》

布瓦伊

图片

十九、布瓦伊(1761-1845),法国画家,擅长油画、石版画。路易斯·利奥波德·布瓦伊是历史上第一位使用石版画的画家。

路易斯·利奥波德·布瓦伊出生在一个雕刻世家,父亲是一位雕刻家,布瓦伊自幼从父学艺,24岁来到巴黎。法国大革命期间,路易斯·利奥波德·布瓦伊画过不少反映现实社会具有讽刺意味的画和宣扬伦理道德的画,而被视为有政治倾向的画家,他因画过一幅《马拉的胜利》,而成为共和派艺术家协会会员。

路易斯·利奥波德·布瓦伊作为画坛著名的肖像画家和风俗画家,善画小型群像和风俗画,由于他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和具有熟练的古典艺术技巧,使他的人物造型纤巧、真实生动而受到巴黎人的欢迎。

图片

《桌球》

透纳

图片

二十、透纳(1775-1851),被誉为英国绘画史上的天才人物。感觉敏锐,富于幻想,充满浪漫主义气质。

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惊世骇俗、不同凡响,透纳在创作时,几乎把一切富于戏剧性和震撼人心的效果都融进画里,常常使人们为他敏妙的才华和不同凡响的笔意赞叹不已。

从威廉·透纳的作品中我们总是感受到大自然的崇高、壮丽和无比的威力,感受到创作满腔激情。透纳常常表现的是天光水色浑然一体,云、雾、水融会其中的景象。透纳用耀眼光线、灿烂的色彩、大胆奔放的用笔描绘出充满力量、速度和运动氛围感的绘画作品,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个动荡不安、炫人眼目的世界。

透纳的风景画绝不是忠实于对象的写生之作,而是带有强烈主观愿望、想象和戏剧性的夸张作品。透纳不是为画风景而创作,是为表达感情而创作。透纳的风景画简直就像中国的大写意作品。

威廉·透纳的油画、水彩画技巧纯熟精湛,他用笔挥洒,有流动感,善于用光,他笔下的景色常常沐浴在明亮的光线之中。透纳用光并不像伦勃朗,伦勃朗的光线是逐渐减弱最后融在阴影之中,而透纳的光却是逐步纯化,最后变为一片明亮的光辉。透纳对画面虚实的处理也别具一格,产生出动人的画面效果。

图片

《蒸汽和速度》

安格尔

图片

二十一、安格尔(1780-1867),法国画家。自小父亲就培养他对艺术的兴趣,那时,他非常热衷追求原始主义。由于他用功、认真,17岁的安格尔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画家了。

当时,大卫正担任拿破仑的首席画师。1834—1841年,他再度赴罗马,深刻地研究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古典大师们的作品,尤其推崇拉斐尔·桑西。经过达维特和意大利古典传统的教育,安格尔对古典法则的理解更为深刻,当达维特流亡比利时之后,他便成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旗手,与浪漫主义相抗衡。

作为19世纪新古典主义的代表,安格尔代表着保守的学院派,与当时新兴的浪漫主义画派对立,形成尖锐的学派斗争。安格尔并不是生硬地照搬古代大师的样式,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把这种古典美融化在自然之中。他从古典美中得到一种简炼而单纯的风格,始终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作为自己的原则。

他的绘画吸收了15世纪意大利绘画、古希腊陶器装饰绘画等遗风,画法工致,重视线条造型,尤其擅长肖像画。在具体技巧上,“务求线条干净和造型平整”,因而差不多每一幅画都力求做到构图严谨、色彩单纯、形象典雅,这些特点尤其突出地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表现人体美的绘画作品中,如《泉》、《大宫女》、《瓦平松的浴女》、《土耳其浴室》等。

安格尔的声誉如日中天时,也正是古典主义面临终结,浪漫主义崛起的时代,他和新生的浪漫主义代表人德拉克罗瓦之间发生许多次辩论,浪漫主义强调色彩的运用,古典主义则强调轮廓的完整和构图的严谨,安格尔把持的美术学院对新生的各种画风嗤之以鼻,形成学院派风格。

图片

《菲里伯特·里维耶夫人》

柯罗

图片

二十二、柯罗(1796-1875),法国画家,一生坚持旅行写生。几乎走遍了法国,还到过荷兰、瑞士、英国和意大利。曾被选为沙龙评选委员会委员。

柯罗目睹了美术史上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兴衰,直至印象派的兴起。因而在柯罗的身上染上了各个时代的混合色彩与艺术风格的因素。柯罗的一生就像是一首才华横溢的优秀诗篇。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曾两次去过意大利,三次游瑞士,到了荷兰、英国,最后进入巴黎郊区的枫丹白露森林,与巴比松画家们共享自然写生的乐趣。成为一个在艺术上独具奇趣的风景画家。巴比松画派是指19世纪60年代,在巴黎郊外的巴比松村,一群年轻的画家,常常在枫丹白露森林里进行创作。卢梭、米勒和柯罗是其中重要的成员。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的风景画,在色彩运用方面,用的最多的是银灰色和褐色调子,因这类色彩具有宁静感,能使灿烂的阳光或弥漫的晨雾展现得更富诗意。热爱自然是画风景的首要条件。柯罗十分热爱大自然,他曾说:“艺术就是,当你画风景时,要先找到形,然后找到色,使色度之间很好地联系起来,这就叫做色彩。这也就是现实。但这一切要服从于你的感情。”这简短的几句话,也许正是柯罗的风景画的全部秘密所在。

同卢梭、米勒等巴比松派画家一样,柯罗在对大自然的讴歌中,展现了自己温柔多情的性格。柯罗毕生徜徉在大自然中,着意临摹自然界的神奇与妙曼,他将大自然造化的一切进行艺术的再现。柯罗的风景画,尽显自然之美、田园之美,既融合了古典主义的典雅,又荡漾着理想主义的浪漫,还蕴涵着现实主义的真切。柯罗被公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风景画家之一。

图片

《芒特枫丹的回忆》

米勒

图片

二十三、米勒(1814-1875),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法国巴比松派画家。以乡村风俗画中感人的人性在法国画坛闻名。米勒是法国最伟大的田园画家。

米勒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他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自然,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罗曼·罗兰在所著的《米勒传》指出:“米勒,这位将全部精神灌注于永恒的意义胜过刹那的古典大师,从来就没有一位画家像他这般,将万物所归的大地给予如此雄壮又伟大的感觉与表现”。

米勒在巴黎贫困潦倒,亡妻的打击和穷困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为了生存,他用素描去换鞋子穿,用油画去换床睡觉,还曾为接生婆画招牌去换点钱,为了迎合资产者的感官刺激,米勒还画过庸俗低级的裸女。有一次米勒听到人们议论他说:“这就是那个除了画下流裸体、别的什么也不会画的米勒。”这使他伤透了心。从此他下决心不再迎合任何人了,坚决走自己的艺术道路。

18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米勒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这时米勒已35岁。在巴比松村米勒结识了柯罗、卢梭、特罗容等画家,在这个穷困闭塞的乡村,米勒一住就是27年之久。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米勒的生活异常困苦,但这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就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米勒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米勒在巴比松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种者》 。以后相继创作了《拾穗穗》和《晚钟》等名作。

图片

《晚钟》

莱昂·热罗姆

图片

二十四、莱昂·热罗姆(1824-1904),法国画家,与布格罗同时代的法国学院派画家,画功扎实。1824年5月11日出生于Vesoul(上索恩)。

让·莱昂·杰罗姆通过画斗鸡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术。在一个学术活动上,练习着描绘一幅以那不勒斯湾为背景,一个落体的年轻人和一个身披轻盈褶皱裙子的女孩,还有两只斗鸡的场景。他在1874年将这幅画送给了沙龙美术展,在那里他获得了三等奖章。这项工作被视为新希腊运动,是形成格莱尔工作室缩影的原因(如比埃尔皮库(1824—1895)和路易斯哈蒙),是由具有影响力的法国评论家戈蒂埃支持的项目。

图片

《米开朗基罗》

杰罗姆实现了他赢得罗马大奖的梦想并且利用这一奖项促使他一夜成名。他的作品《圣母与基督和圣约翰和阿那克里翁》、《酒神和爱神》在1848年获得了沙龙第二级金牌。1849年他创作了《米开朗基罗》(现为私人藏品)和《一位女士的肖像》。

毕沙罗

图片

二十五、毕沙罗(1830-1903),印象派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印象派最年长的画家,印象派展览最积极的参加者。毕沙罗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有顽强的忍耐精神,具有朴实无华的平民气质。

毕沙罗曾受到柯罗较大的影响,常常描绘大自然的景色,也非常喜欢画米勒式的农妇,表现农家的生活情趣。他的作品有一种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魅力,故他被人称为“印象派的米勒”。

毕沙罗生性随和,易为新鲜事物所吸引,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影响,每当他发现更为新颖的画法,总是很快应用在自己的作品中。他年轻时除受到柯罗的影响外,米勒、库尔贝等人的画风也在他的创作中出现过。后来莫奈典型的印象派风格给予了毕沙罗决定性的影响,使他在不断改变画风后最终保持了印象派的风格,并以此风格画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19世纪80年代以后,他的风格又屡经变化:忽而受到修拉的科学主义观点的影响,加人新印象派的行列;忽而受英国拉斐尔前派画家的那种感伤画风的影响;忽而又为新艺术运动装饰风格所动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最后他所尝试过的各种风格和手法,终于汇集成一种淳朴、敦厚而柔和的印象派风格。

毕沙罗的主要作品有《喝牛奶的农家女》、《蒙马特大街》、《蓬杜瓦兹的庭院》、《雨中的法国歌剧院广场》等等。

图片

《蒙马特大街》

马奈

图片

二十六、马奈(1832-1883),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183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他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却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凡高等新兴画家,进而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

受到日本浮世绘及西班牙画风的影响,马奈大胆采用鲜明色彩,舍弃传统绘画的中间色调,将绘画从追求三元次立体空间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朝二元次的平面创作迈出革命性的一大步。

马奈受过良好教育,养成一副绅士派头,自视清高,热情奔放,不受拘束,追求独立自由,他反对保守,同情进步,维护共和主义,具有自发革命意识。19岁参加过革命暴动,还曾和德加、巴齐依参加过国民自卫军,年轻画家巴齐依阵亡。他同情巴黎公社起义,还被选为公社艺术家联盟委员,这些都是他对自由的忠诚和浪漫的激情所致。当他把全部渴望自由的生命和热情转向艺术时,他在绘画中开辟了一个新时代。29岁的马奈在沙龙展出《西班牙吉他演奏者》,在巴黎画坛上崭露头角。他的画具有古典造型基础,又有明亮鲜艳、光与色的整体表现,仍保持着形象的真实感。 

31岁时,在落选沙龙展出《草地上的午餐》,在巴黎引起轩然大波,并遭到拿破仑三世和舆论的攻击。而左拉却肯定他的艺术。马奈总是以古典的高贵气质和华丽美艳的印象派色彩一直交融在自己的画中。1882年沙龙展出了他生前最后一幅作品《福利·贝热尔的吧台》,因而获得极大成功,官方授予他“荣誉团勋章”。病中的马奈说:“这实在太晚了。”第二年的4月30日,马奈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光和色的世界。

图片

《草地上的午餐》

普基廖夫

二十七、普基廖夫(1832-1890),普基廖夫是俄国19世纪60年代最有声望的风俗画家。1863年他还是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时,就展出了名作《不相称的婚姻》。

19世纪60年代,俄国出现许多揭露社会黑暗,对被损害和被污辱者表示深切同情的优秀绘画作品,《不相称的婚姻》是其中杰出的代表。画面以近景特写人物构图,集中表现一位风烛残年的将军娶一位少女为妻的情节,而这一丑恶的行为恰恰是在庄严的教堂中举行。画家揭示了这种病态的婚姻和卑劣的社会交易以及对妇女的摧残。

图片

《不相称的婚姻》

据说画中新娘正是画家的未婚妻,新娘背后那位双手交叉在胸前,用审视、严峻、谴责的目光注视这幕人间丑剧的人就是画家自己。这幅画问世时,当即遭到官方的反对,表面理由是画中人与真人大小等同,这只有在历史画中才允许。实际上是它刺痛了官僚贵族的心,击中了丑恶制度的要害。当时进步批评家斯塔索夫就指出:“此画好不容易才得到官方的承认,画中没有火灾,没有杀戮,画的只是在教堂里神父毕恭毕敬地给洒满香水的将军–活的木乃伊,与为了官衔与金钱而出卖自己青春的哭泣的姑娘举行结婚仪式。”普基廖夫为失去未婚妻而痛心疾首,一直到死都难以忘怀这次沉重打击。

德加

图片

二十八、德加(1834-1917),印象派重要画家。埃德加·德加出身于金融资本家的家庭,德加的祖父是个画家,因此德加从小就生长在一个非常关心艺术的家庭中。

德加对素描有天生的爱好,他喜欢纤细、连贯而清晰的线条,认为这种线条是高雅风格的保证和达到他所倾慕的那种美的唯一方法。线条成了他的欲望。在线的运用上,德加达到了所有安格尔的弟子及其追随者没有一个能够企及的、妙笔生花的地步。

但很快,德加锐敏的理智使他觉察到一股新的艺术气流,那就是“现实主义”。但这种理论主张放弃古希腊的美的理想,而代之以朴实、真挚地表现所见的事物。为了接近美的理想而又不脱离现实,德加创作手法就是运用干净的线条和运用明暗的技巧。如果要描绘现实,就必须使手法服从形象的个性化,这就是画肖像画。德加青年时期的肖像画准确地表现了他对素描的信仰、优异的技巧、细腻的感觉的过分的循规蹈矩。

图片

《舞台上的舞女》

克拉姆斯柯依

图片

二十九、克拉姆斯柯依(1837-1887),巡回展览画派的发起人和组织者,19世纪下半叶俄国著名的画家和艺术评论家。

他是俄国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是独立艺术组织(包括巡回展览画派和圣彼得堡艺术家组织)的创始人和精神领袖。列宾是他的学生。

克拉姆斯柯依主张绘画应具有民族性和思想性。克拉姆斯柯依的艺术见解和创作活动,曾对巡回展览画派有过重要影响,他认为绘画必须具有民族性和思想性。他在《俄罗斯艺术之命运》一文中,阐述了他的艺术观点。他说:“我认为艺术不可能是别样的,它只能是民族的。”他认为艺术作品中最主要的是思想内容,他说:“我们要在表达光、色、气氛方面不断努力,然而要做到不失去艺术家最宝贵的品质──良心。”他告诫青年画家不要因为迷恋形式而有损于内容。俄罗斯19世纪后期有名的艺术家如,列宾、亚罗申科等,都称克拉姆斯柯依为老师,对他十分尊重。

克拉姆斯柯依代表作有《无名女郎》、《山林看守人》、《无法慰藉的悲痛》等,不仅具有时代感和高度的美学价值,而且从当时的社会道德现状出发,描绘了正在觉悟的农民和知识分子在真理与诱惑之间抉择的思想斗争。

图片

《女士画像》

塞尚

图片

三十、塞尚(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派之间的重要画家。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

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不少思路,其独特的主观色彩大大区别于强调客观色彩感觉的大部分画家。

虽然塞尚曾受到当时占绘画主流地位的印象派的影响,对光线照射到不同质地表面上的效果有所光住,但他始终坚持对物体结构和实体感的关注,并于1877年放弃了印象主义。塞尚早期大多以写实的手法,真实且疑难的情景作为绘画的题材。晚年画风有所改变,留下了多幅温和,光明并富含古典注意庄严气息的风景及景物画。

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有时候甚至为了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而放弃个体的独立和真实性。

从塞尚开始,西方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转向表现自我,并开始出现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流派,形成现代绘画的潮流。塞尚这种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为后来出现的现代油画流派提供了引导,所以,其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毕生追求表现形式,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图片

《圣维克多山》

莫奈

图片

三十一、莫奈(1840-1926),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

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莫奈是印象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印象主义大师中最有影响的一位。在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画家中,唯有莫奈以其86岁的漫长人生始终如一的将创作热情倾注在印象派技法上。其他的印象派画家,都是短期的探索者。比如虽然没有参加过印象派八次画展却被视为印象派的领袖和奠基人的画家马奈。再比如擅长于画人物的雷诺阿在他的艺术人生中,前期和后期是从事印象派探索时期,中间十几年的时间里,则将热情转向了古典主义。  

莫奈常常可以从普通的风景中挖掘其魅力。莫奈观察景物细致入微,对光线的变化十分敏锐。莫奈可以就同一处场景画出十几幅作品。如《谷堆》《睡莲》等。而这仅仅是为了表现同一场景的不同天气、光线下的不同表象,这是其他画家很难做到的。  

莫奈像个隐士,有时有很强的孤独感。这一方面由于他的性格使然,他生性沉默寡言,喜爱思索;另一方面,因为莫奈是印象派中的先行者,当他不得不单枪匹马奋力前行的时候,自然有一种寂寞寥落的感觉。

图片

《睡莲》系列之一

罗丹

图片

三十二、罗丹(1840-1917),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如同欧洲文学史上的但丁。他是新时代雕塑的开拓者,又是古典雕塑的集大成者,他用那双古典主义训练出来的手叩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

罗丹的革新和马奈与莫奈等人在绘画领域中的创新有相似之处,他不再像传统雕塑那样精雕细刻,面面俱到,而是采用了似完成非完成的手法,有时让作品像草图一样生动自然,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他在雕塑中追求运动感,形体表现的凹凸变化与光影关系,追求作品的内在生命力以及雕塑的戏剧性和文学性。他像一个做加法的雕塑家,常常从零开始,用一块块的泥条逐个叠加,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这些形象生动而富于内在的精神气质,真实而不拘泥于具体的解剖结构。他不再追求传统雕塑那种完美和肖似,着重强调表现个人的感受。

罗丹出生于巴黎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从小热爱美术,14岁开始跟随古典派艺术家学习艺术。以后三次投考美术学院均落选,只好一边工作一边自学。1864年跟随著名的动物雕刻家巴垦学习,并首次展出作品“塌鼻人”。1875年访问意大利,他十分赞赏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并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1878年他展出了重要作品“青铜时代”,引起轰动。从此以后他的雕塑作品不断问世,创作了许多独具风格和富有个性的作品。这些作品使他获得荣誉,也有部分作品遭到人们的非议。如“巴尔扎克像”就被订件人拒绝接受,并遭到各方的讽刺和嘲笑。

雷诺阿

图片

三十三、雷诺阿(1841-1919),雷诺阿是法国画家,最初与印象画派运动联系密切。

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记录真实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满了夺目的光彩。然而到了(18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从印象派运动中分裂出来,转向在人像画肖像画中去发挥自己更加严谨和正规的绘画技法。

在所有印象派画家中,雷诺阿也许是最受欢迎的一位,因为他所画的都是漂亮的儿童,花朵,美丽的景色,特别是可爱的女人。这些都会立刻把人吸引住。雷诺阿把从他们那里所得到的赏心悦目的感觉直接地表达在画布上。他曾说过:“为什么艺术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丑恶的事已经够多的了。”他还是女性形象的崇拜者,他说 “只有当我感觉能够触摸到画中的人时,我才算完成了人体肖像画。”   

他的人体油画不同于以前学派画家所追求的那样虚伪和做作。雷诺阿的女人体,洋溢着一种欢乐与青春的活力,一个个都象是伊甸乐园里从未尝过禁果的夏娃,她们悠然自得,魅力惑人。

图片

《红磨坊街的舞会》

列宾

图片

三十四、列宾(1844-1930),出生在俄罗斯士大夫哈尔科夫省的楚古耶夫镇。父亲是一个屯垦军军官。

全家人在屯垦地辛勤农作,童年的列宾亲身体会到了生活的贫困与艰难。在田埂中,列宾也不只一次亲眼目睹了囚犯如何被驱赶着由此经过,这些印象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素材。但列宾的绘画才能是受到了在画坊当学陡的表哥影响。表哥时常给他带回一些纸张、颜料、画笔,耳濡目染,列宾逐渐对油画着了迷。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列宾形成自己民主主义题材和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他认为农民应该成为重点的表现对象。他创作了极具表现力和震撼力的风俗画《伏尔加河纤夫》。列宾当时凭借另一副著名作品《雅鲁女儿的复活》获大金质奖章。

图片

《伏尔加河纤夫》

1873年至1876年,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获美术学院津贴,到意大利和法国旅居,并熟知了古代和当代西欧各流派的艺术。在此期间,列宾创作了《巴黎的咖啡馆》、《萨特阔在水晶宫》、《维尔的运石马》、《巴黎郊区》、《捕鱼女》、《巴黎的蒙马特大道》等众多多幅风俗和风景画。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在90年代深受象征主义的影响,绘画风格也明显借鉴了印象主义画派的外光效果。其中作品《多么自由》和《果戈理焚稿》明显具有象征主义的倾向。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革命时期,列宾也创作了许多描写当时情景的作品,如《红色葬礼》、《在沙皇的绞架附近》、《驱散示威游行》、《1905年10月17日的示威游行》等。

由于在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列宾居住的圣彼得堡郊区被划归芬兰。虽然列宁和伏罗希洛夫曾盛情邀请他回国,但那时的列宾已到晚年,体弱多病,最终在芬兰去世。

亨利·卢梭

图片

三十五、亨利·卢梭(1844-1910),法国卓有成就的伟大画家也是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卢梭生于法国西北部的拉瓦尔市。父亲朱利安·卢梭是马口铁工匠。

青年时期他当过军乐队队员,后离开巴黎做了海关官员。1885年在亨利·卢梭在香·埃吕西沙龙展出处女作,1886年亨利·卢梭的作品《狂欢节之夜》参加独立派展览。此后卢梭平均每年都有5幅以上作品展出。卢梭用那纯真无瑕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和感受生活的真谛,这使他的画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个性。

图片

《狂欢节之夜》

卢梭常被人称为“原始主义”画家。因为他笔下那浸润着幻想色彩的热带丛林风光,人与野兽间充溢着温情的对视,和一种似梦非梦的神秘情调,很容易将人引向对一个遥远的古老时代的“回忆”。滤去原始时代血与火的残酷,留存的只是天真,稚拙,宁静与生命的单纯。这位都市里的“土著”(他一生未离巴黎)就生活在这个只属于他的想像的世界里。正如他自己所说,梦的单纯的力量,支配着我的景物。

“他没有发现新大陆,他生来就住在新大陆”。后来无论具象的达利还是抽象的米罗,超现实主义画家都发现了这片新奇的土地,都是卢梭风格的延续。而那一颗臻于美善境界的自由的心灵,那一种与生俱来随风而逝的天真,却从这不再是新奇的土地上永远消逝了。  

亨利·卢梭画的主题包罗万象,除了巴黎市郊,还有手法率真直接的人像,瑰丽的寓言性作品,花卉、尤其是一批富异国情调的大幅幻想式作品,这些作品是他常逛巴黎的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所激发出来的。  

亨利·卢梭的创作热衷于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他的艺术很难归到哪一派,但他的画法属超现实主义。卢梭似乎总是生活在一个梦幻的世界,这种与生俱来的爱幻想的天真性格,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满天真烂漫,他的画具有原始童话般的魅力有画评价:

亨利·卢梭秉有诗人的气质。他可不是表现晨光暮色时的幽密的梦境,而是抉发大自然要蕴藏的生气。

高更

图片

三十六、高更(1848-1903),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陶艺家、雕塑家及版画家。高更同塞尚、梵高并称为法国后印象主义的三大画家,尽管他们各自走上自己独立的人生和艺术道路。

保罗·高更厌倦欧洲文明和工业化的社会,对传统艺术的优美典雅也相当反感,他向往原始和自然的生活。保罗·高更希望在原始民族、东方艺术和黑人艺术中寻找一种单纯率真的画风,创造出既有原始神秘意味又有象征意义的艺术。

保罗·高更在对原始和土著民族的艺术作了一番研究之后,开始将对象的轮廓形体加以简化,使用强烈鲜明的大色块,采用单线平涂的手法,形成了一种平面的具有原始意味的艺术风格。保罗·高更还在作品中寄予了对人生及艺术的深刻思索,赋予作品以象征意义。保罗·高更在艺术追求中雄心勃勃,自视甚高,经常以一个指导者的身份出现。保罗·高更的艺术在单纯和原始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像塞尚和梵高一样,高更也摆脱了模仿自然的传统,在绘画中表现了个人主观的愿望和追求。

像塞尚和梵高一样,保罗·高更也是一位极其孤独的艺术家,他为自己的希望和梦想而努力工作,却很难为人所理解。高更放弃现代文明,在原始民族中寻找单纯和率真的艺术,追求艺术的象征性和神秘感,为以后各种原始主义和象征主义艺术开拓了道路。

图片

苏里科夫

图片

三十七、苏里科夫(1848-1916),俄罗斯画家,巡回展览画派,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里科夫生于1848年1月24日,卒于1916年3月19日,是俄罗斯历史上的画坛乃至艺术领域的先驱人物,具有着很大的创新精神,对俄罗斯的艺术做出了很多的贡献。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里科夫擅长创作一些巨幅的画作,以及一些壁画的绘制。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里科夫的很多作品都被俄罗斯列为了国家知名的艺术品。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里科夫出生在西伯利亚的一个小镇,在他死后,由于对艺术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人们为了怀念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表达对这位艺术大师的崇敬之情,所以,在他的家乡开办了一间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里科夫纪念馆。由他的两个孙子负责管理日常的事务。1869年——1871年期间,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里科夫来到了皇家艺术学院跟着老师学习了绘画,之后在1877年的时候,来到了莫斯科,并在那里生活了下来。很快遇到了心爱的姑娘,两人之后不久便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里科夫的妻子的爷爷是当时的一名革命运动党人,在当地有着很高的威望。

图片

《火枪手行刑日的清晨》

梵高

图片

三十八、梵高(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代表性画家。

梵高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早期因为表达内心的悲痛,曾割断了自己的耳朵。梵高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困扰其多年的精神病发作自杀身亡。

梵高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梵高曾在巴黎结识贝尔纳、西涅克和高更等画家。梵高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纳河滨》等。梵高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地向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

梵高的作品多采用点彩画法,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后来受到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的探索、自由地反悔内心感情的风格,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追求画面的平面感、装饰性和寓意性。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梵高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梵高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

图片

《食土豆者》

萨金特

图片

三十九、萨金特(1856-1925),美国画家,是当时肖像画的领军人物之一。

萨金特一生创作了大约900幅油画、2000多幅水彩画和无数的炭笔素描。约翰·辛格·萨金特因心脏病于1925年4月14日在英国逝世。萨金特的一生主要是在欧洲活动。

约翰·辛格·萨金特1856年出生于佛罗伦萨(Florence),萨金特的母亲是一位业余艺术家,他的父亲是一位医学插画家。在母亲的鼓励下,年轻的萨金特开始学习绘画。

约翰·辛格·萨金特早期作品主要受印象主义风格的影响,后来又学习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的风格,萨金特后来的肖像画受到委拉斯贵支和哈尔斯绘画的很大影响。在萨金特的肖像画中,许多地方可以看到用较稀的颜料所画出的长笔触。

约翰·辛格·萨金特是位极其严肃的艺术家,他强调画家要始终保持敏锐的观察力,要在画面处理上大胆舍去一切不必要的东西。虽然萨金特的成就随着他的去世而一度为人们所忽视,但后来又逐渐为人们所公认,一与惠斯勒一起成为英美绘画史上的代表人物

图片

《比埃尔·高鲁特夫人肖像》

蒙克

图片

四十、蒙克(1863-1944),具有世界声誉的挪威画家,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蒙克是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毕加索、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艺术养料,德国和法国的一些艺术家也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

蒙克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和独特风格的画家。他从十七岁立志从事艺术创作,到1944年1月以八十岁高龄去世的六十三年间,创作了一千七百多件油画作品、大量的素描和速写习作,以及八百件不同主题的版画,多彩的技法,洋溢强韧精力。

蒙克的艺术作品,给我们感受最强烈的特征,是他透过风景、劳动者、肖像和自画像,深刻地表现了从生的不安到爱的焦虑,以及死的恐惧到生的受容。他的绘画同样具有丹麦剧作家易卜生的冷峻和透入人心的影响力;而他执意刻画生命的爱欲痛苦与死亡恐惧,反映北欧人对生命的焦虑感。我们从蒙克的绘画中,可以感受到人面对无法抵挡的性的力量时之无助,生命的神秘、性的焦虑替代美学上的浪漫式的恐惧。

图片

《呐喊》

马歇尔·杜尚

图片

四十一、马歇尔·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出生于法国西北部的一个小镇,杜尚家6个孩子,其中马歇尔在家排行第三,他的两个哥哥先后成为了颇有成就的艺术家。家庭中深厚的艺术氛围促使马歇尔·杜尚走上艺术道路,并最终成为了一名影响西方艺术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

马歇尔·杜尚是现成品艺术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艺术正在被拿来作为一种符号的形式,如果你愿意这么认为的话,不可以再把它降低到装饰的功能上去。”杜尚的反传统艺术以及对传统美学挑战的思想,在他的现成品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些作品不仅开阔了艺术实践者的视野,拓宽了艺术题材的范围,而且有益于避免美学品位的偏狭、美学标准的僵化,实现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的慰藉与拯救功能。

杜尚终其一生都在反对纯粹悦人耳目的作品,他认为艺术不光是关注视觉经验,更关注人的灵魂;一件艺术作品不仅通过艺术家的手来完成,更重要的是艺术家心灵的选择与决定。1913年26岁的杜尚完成了《自行车轮子》这件现成品艺术作品的制作。杜尚找来现成的自行车轮子和凳子,然后他将车轮固定在凳子上,自行车的轮子用手一拨就可以自由地转动。转动中,自行车轮子的速度越来越快,一根根在轮子中起支撑作用的钢筋慢慢从一根根线转变成为一个面,然后随着速度的变慢,又重新回到一根根的钢筋。这种荒诞主义的表现形式,既简单,但又让人感觉到动态雕塑的魅力。

图片

马蒂斯

图片

四十二、马蒂斯(1869-1954),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善于运用色彩的画家,野兽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他是现代派雕塑的先驱者之一,其雕塑作品追求简洁、结实的风格。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

马蒂斯认为艺术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照原样摹写,一种是艺术地表现。他主张后者。他说:“我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就是表现….我无法区别我对生活具有的感情和我表现感情的方法。”

马蒂斯一生都在做着实验性探索,在色彩上追求一种单纯原始的稚气。他向东方艺术吸取了许多平面表现方法,画面富于装饰感。在学习东方艺术的过程中,他从原来追求动感、表现强烈、无拘无束的观点,渐渐发展成追求一种平衡、纯洁和宁静感。他后来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说:我的作品“好象一种抚慰,象一种稳定剂,或者象一把合适的安乐椅,可以消除他的疲劳”,马蒂斯认为无论是和谐的色彩或不和谐的色彩,都能产生动人的效果,他还认为,色彩的选择应以观察、感觉和各种经验为根本,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

晚年的马蒂斯通过彩色剪纸来试验色彩关系。他的艺术达到极其简练,带有平面装饰性。然而他的伟大之处正在于超越狭小的装饰天地,从而创造了“大装饰艺术”的概念。

亨利·马蒂斯是20世纪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与毕加索一样,享有20世纪天才画家的盛名。但是马蒂斯并不是一位多产的画家,因此他的作品就显得更加珍贵,成为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搜寻的珍宝。

图片

《蓝衣女子》

蒙德里安

图片

四十三、蒙德里安(1872-1944),荷兰画家,抽象风格派最核心的人物,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蒙德里安出生于荷兰中部的阿麦斯福特,成长在一个严格信奉加尔文教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业余画家,而叔父则是职业艺术家。良好的家庭教育给了他直接的艺术启迪。

蒙德里安早年画过写实的人物和风景,后来逐渐把树木的形态简化成水平与垂直线的纯粹抽象构成,从内省的深刻观感与洞察里,创造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之美。他崇拜直线美,主张透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晚年移居纽约,大幅度扩展创作领域,对建筑、工艺和设计产生很大影响,他融合了过去不同时期作品风格加以延伸,色彩、线条呈现轻快的律动,画面的音乐性在此达到最高境界。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与德士堡等组织“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亦即今日我们熟知的“纯粹抽象”。

荷兰美术史上的三大画家,是17世纪的林布兰特,19世纪的梵高,20世纪的蒙德里安。但是在蒙德里安去世的1944年,他的出生地仅有少数人了解他的艺术,荷兰的美术馆仅有十二件蒙德里安的作品,其中两件是购入的,十件则是捐赠的。不过随着蒙德里安的艺术地位后来逐渐受到重视——他被誉为20世纪少数拥有重要地位的画家之一,荷兰的美术馆也开始重金购藏他的画作,海牙市立美术馆日前就收藏有他的油画与素描达二百五十幅之多。近年来世界各地重要美术馆先后举办有关蒙德里安的回顾展,追索他艺术进展的脚步,更加肯定他的重要性与作品的价值。

图片

杜菲

图片

四十四、杜菲(1877-1953),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勒阿弗尔,14岁辍学进入一家咖啡进口公司工作,业余上美术夜校,23岁时获得一笔可观奖学金赴巴黎波拿巴路美术学院入博纳画室学画。

1901年他入选法国艺术家沙龙,展出《勒阿弗尔的黄昏》。那时卢浮宫大师们的艺术令他害怕,真正和他商讨艺术的是凡·高。当他1905年看到了亨利·马蒂斯的《华丽·宁静与快乐》一画时说道:“在这幅画前我懂得了全部绘画道理以及它存在的意义,看到素描和色彩所反映出来的神奇想像力,印象派的写实主义失去了对于我的魅力。”从此他放弃了早期风格成为野兽派中的一员大将。

图片

《赛船》

杜菲是位快乐的画家,他愉快地观察、想像和创作,从不放弃感觉世界的真实性,他能通过作品描绘自己内心的活动。他以大量的方块、长方形、三角形和卵形,意到笔随地组织和展现观察的魅力。在他的作品中,所有的物象都具有清晰的轮廓、动势和节奏,但又都是艺术的真实,而非自然真实。画家通过线条和颜色,直接向我们传达他的个性和感情。他的画。不是通过所画对象本身去诉说,而是通过再创造的艺术形象感染观者。

毕加索

图片

四十五、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毕加索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毕加索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6121幅。

巴勃罗·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毕加索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

毕加索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毕加索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也正因此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

毕加索完成的作品统计约多达六万到八万件,在绘画、素描之外,也包括雕刻、陶器、版画、舞台服装等造型表现。在毕加索1973年过世之后,世界各大美术馆不断推出有关他的各类不同性质的回顾展,有关毕加索的话题不断,而且常常带有新的论点,仿佛他还活在人间。

图片

《梦》

夏加尔

图片

四十六、夏加尔(1887-1985),白俄罗斯裔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

夏加尔的作品依靠内在诗意力量而非绘画逻辑规则把来自个人经验的意象与形式上的象征和美学因素结合到一起。

夏加尔几乎一直工作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油画色彩鲜艳,别具一格,每每把犹太民间传说融入作品,并从自然界天真朴实的形象中汲取素材。马克·夏加尔是一位追求天真纯朴,从俄国乡下犹太居民到巴黎的画家。马克·夏加尔历经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实验与洗礼,发展出独特个人风格,在现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夏加尔的画主要是表现俄国犹太人的生活,他本人也一直与犹太文化和宗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夏加尔说:“如果我还是一个犹太人的话,那么我就决不会成为一个画家,可能成为一个和今天的我完全不同的人……我在生活中的唯一要求不是努力接近伦勃朗、戈莱丁、丁托列托以及其他的世界艺术大师,而是努力接近我父辈和祖辈的精神”。

1941年,研究超现实主义创始人的安德烈·布雷东指出:从1911年起,夏加尔的艺术便推翻了形貌成分和规律的障碍。1985年3月28日,马克·夏加尔在法国滨海阿尔卑斯圣保罗去世。

图片

《生日》

米罗

图片

四十七、米罗(1893-1983),西班牙著名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胡安·米罗同时也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

米罗从小就对于大自然的风景非常热爱,对于自己成长的地方更是如此。画画对于安静及敏感的米罗来说,似乎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工作。由于受到对天文热爱的父亲的影响,米罗的作品中常常会出现日月星辰等符号,同时,米罗也有着对艺术的敏锐,女人、小鸟、太阳、星星等都是米罗常用的符号和题材。

米罗的代表作为1957年到1959年间创作的两项陶壁作品——太阳和月亮之壁。米罗是二十世纪绘画大师,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伟大天才之一。米罗艺术的卓越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肖像画或绘画结构,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这是其中一个要素。另一个卓越之处就是,米罗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动。他的有机物和野兽,甚至他那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种热情的活力,使我们觉得比我们日常所见更为真实。

图片

《哈里昆的狂欢》

达利

图片

四十八、达利(1904-1989),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达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像力的艺术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

1982年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封他为普波尔侯爵。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他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画家。在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而令人激动的形象方面,他对超现实主义、对20世纪的艺术做出了严肃认真的贡献。

达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除了他的绘画,他的文章、口才、动作、相貌以及胡须均给欣赏他的人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印象。达利年轻时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学习美术,曾兼收并蓄多种艺术风格,显示出作为画家的非凡技能。但是,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才由两件事情促使其画风日臻成熟。一是他发现了弗洛伊德的关于性爱对于潜意识意象的重要著作;二是他结交了一群才华横溢的巴黎超现实主义者,这群艺术家和作家努力证明人的潜意识是超乎理性之上的“更为重大的现实”。

图片

《记忆的永恒》

安迪·沃霍尔

图片

四十九、安迪·沃霍尔(1928-1987),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

安迪·沃霍尔大胆尝试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各种复制技法。沃霍尔除了是波普艺术的领袖人物,他还是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是纽约社交界、艺术界大红大紫的明星式艺术家。

安迪·沃霍尔的名字几乎是波普艺术的同名词,1928年,安迪·沃霍尔出生于美国宾州的匹兹堡,1945年到1949年之间就读于卡内基科技工程学院(Carnegi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毕业后即以平面艺术家之姿在广告界中大放异彩。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早于1952年就在纽约崭露头角,并于1956年得到广告人梦寐以求的“艺术总监会赏”(Art Director’s Club Award)大奖。

少年时候的沃霍尔已是个锋芒毕露的艺术学生,在师长的鼓励下,决定到纽约这个艺术熔炉一闯。最初只为书刊负责插图设计工作,但很快便在纽约流行艺术界打响名堂,最出众的风格是透过丝网印刷手法和不断重复影像,将人物化成视觉商品,代表作包括《玛丽莲·梦露》、《金宝罐头汤》、《可乐樽》、《车祸》、《电椅》等,这些作品都在沃霍尔开办的纽约影楼(The Factory)中,经一些业余助手大量生产和复制,大规模生产总是沃霍尔的流行艺术观中不能或缺的指标。至六一年,沃霍尔已被誉为是继达利及毕加索后另一位前卫艺术界名人,不论是一卷厕纸或一个厕板,只要盖上他的印章,随即便时髦起来!

图片

《玛丽莲·梦露》

怀斯

图片

五十、怀斯(1917-2009),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20世纪世界最著名、最杰出的画家之一,美国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

15岁开始学画,20岁举办个人画展,长于干笔画和蛋胶粉画,作品继承写实传统,又独树一帜,颇得人们心灵的共鸣和喜爱,曾先后被三届美国总统肯尼迪、里根、布什分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金质总统勋章”和“国会金质章”,2009年1月16日凌晨,怀斯在家中去世,享年91岁。

怀斯延续了曾以爱德华·霍伯为代表的美国地方主义绘画传统,并启发了后来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绘画。他与抽象表现派画家杰克生·帕洛克及雕刻家大卫·史密斯,同为美国艺术界的代表人物,具有崇高的地位。他的画风对中国80年代的青年油画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安德鲁·怀斯被赞誉为美国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大师,他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他熟悉的乡土景物,将视觉经验加以想象组织,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创造出独特的怀乡写实作风。怀斯描绘美国乡间自然风土人物的画作,以精致逼真的写实风格,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交流与调和,朴实的题材,引发人们怀念乡土与自然的情思。

许多人叹服怀斯高度的造型能力、逼真的写实技巧、浓郁的美国情调.但怀斯认为他的画里有另一种内核——一种可以称为”提炼出的抽象”。他通过自然的表面深入其中,并在作品中加进了自己的主观理想和愿望,成功地把客观现实和主观感受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思考性艺术。同时,怀斯被誉为美国“怀乡写实主义(nostalgicrealism)”绘画大师,因为他以写实手法描绘他熟悉的乡土景物,将视觉经验加以想象的组织,有浓厚的乡土色彩,创造出独特的怀乡写实风格。

图片

《克里斯蒂娜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