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崛起

1. 第三罗马

当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时,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之弟带着女儿索菲娅逃至罗马教廷避难,不久就去世了。教皇需要为孤女索菲娅找一门亲事,于是他把眼光投向了东正教的最后国度:俄罗斯。

遥远北方的基辅罗斯早就以东正教为国教,并把拜占庭视为自己的偶像。但在蒙古征服时期,它受到沉重打击,瓦解为多个较小的公国,全都臣服于金帐汗国。在蒙古铁蹄下,位置靠南、离草原更近的基辅等城市遭受大肆屠杀,而位置靠北、受森林保护的莫斯科相对安全,因此莫斯科逐渐超过基辅和弗拉基米尔成为罗斯诸公国的领导者。1378年,莫斯科大公首次击败金帐汗国的军队,打破了蒙古人不可战胜的神话。

1469年,罗马教皇写信给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提议让拜占庭的末代公主索菲娅与其联姻,共同对抗奥斯曼帝国。伊凡三世接受了这一婚约。1472年,索菲娅公主带着拜占庭的双头鹰徽来到了莫斯科。从此之后,莫斯科成为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以“第三罗马”自居,并以拜占庭的标准改革宫廷制度和国家礼仪。伊凡三世还为索菲娅公主修建了克里姆林宫的乌斯宾斯基大教堂,它成为俄罗斯的国家教堂,后世所有的沙皇加冕仪式都在这里举行。1480年,莫斯科正式脱离金帐汗国,此后伊凡三世通过十余年努力,统一了整个俄罗斯。1497年,伊凡三世颁布国家法典,使东罗马帝国的双头鹰徽成为俄罗斯国徽,它一直延续到1917年“十月革命”才被苏维埃政府废除,在1993年又被俄罗斯国家杜马重新定为国徽。

1502年,索菲娅之子瓦西里三世即位时,其领土面积已经和神圣罗马帝国不相上下,奠定了今日欧洲东西对峙的基本格局。瓦西里三世之子伊凡四世(1530~1584年,又称“伊凡雷帝”)于1547年正式采用沙皇(“凯撒”的俄语转音)称号,将莫斯科大公国改名为俄罗斯沙皇国,确立中央集权体制。然而,此时的俄罗斯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内陆国家,除去冰封的北冰洋以外没有出海口。

2. 西伯利亚

当西欧国家在大洋上闯荡、奥斯曼在地中海奋战的同时,俄罗斯也开始了一场不太引人注目、但却极度重要的陆上扩张。此时俄罗斯的东方和南方是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数个蒙古汗国,其中最强大的是东边的喀山汗国和南边的克里米亚汗国。伊凡雷帝于1552年攻灭喀山汗国,这标志着俄罗斯彻底取代蒙古人成为东欧霸主(为了纪念这场胜利,他修建了克里姆林宫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同时,这也使俄罗斯打开了亚洲最隐秘的腹地: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幅员辽阔,但由于极度寒冷而人烟稀少,原住民以渔猎维生。在基辅罗斯时期,已经有斯拉夫人向东进入西伯利亚,最远到达叶尼塞河。金帐汗国分裂后,一支蒙古势力在西伯利亚西部的鄂毕河流域建立了西伯利亚汗国,而一些逃亡的基辅罗斯人在里海与黑海北部的顿河、伏尔加河流域形成了一个游牧群体,称为哥萨克人。1574年,伊凡雷帝授权哥萨克人去乌拉尔山以东开拓殖民,哥萨克人随后就武装入侵西伯利亚汗国,最终在1598年将其彻底灭亡。与此同时,伊凡雷帝还向西方波罗的海诸国发动战争,但却未能成功。

伊凡雷帝晚年性格暴虐,甚至在一次狂怒中失手打死了自己的儿子。当他于1584年去世后,皇位后继无人,国家陷入一段混乱时期,甚至波兰也趁机入侵。1613年,罗曼诺夫家族的米哈伊尔被俄罗斯贵族们选为沙皇,局势才稳定下来。而在遥远的东方,俄国人不懈东进,最终于1636年(明崇祯九年)跨越整个西伯利亚,到达太平洋的鄂霍次克海岸。1652年(清顺治九年),俄罗斯人进入黑龙江,与清朝发生冲突。双方于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以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一边界都相对稳定。

3. 彼得大帝

中俄两国在远东冲突期间,1682年,年仅10岁的彼得一世(1672~1725年)继任沙皇,他的姐姐索菲亚公主(即《鹿鼎记》中的苏菲亚公主)随即发动政变,以摄政身份掌权。1689年,彼得推翻索菲亚的统治并将其软禁,真正执掌大权,成为俄罗斯最杰出的改革君主彼得大帝。这时俄罗斯的远东扩张已经基本完成,他把目光从帝国东部转向南方,面对死敌奥斯曼帝国与克里米亚汗国。

克里米亚汗国位于黑海北岸,自认为是金帐汗国的继承人,信奉伊斯兰教并投靠了奥斯曼帝国。仗着奥斯曼帝国这座强大靠山,克里米亚汗国曾多次入侵俄罗斯。其中在1571年(勒班陀海战的同年),趁俄罗斯内部动荡,克里米亚汗国一举攻克莫斯科,屠杀和掠走了15万人口之后撤离。次年克里米亚骑兵再度前来,被伊凡雷帝用火炮部队击败,从此丧失了深入进犯俄罗斯的实力。出于历史仇恨、宗教感情和地缘政治(打通黑海出海口)等多重因素,自视为拜占庭继承人的俄罗斯一直将奥斯曼帝国和克里米亚汗国视为最大仇敌。

1683年,奥斯曼帝国在维也纳之战惨败于西方联军。俄罗斯随即加入奥地利为首的西方联盟,但它数次进攻克里米亚都遭受失败。彼得决定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他于1697年派出250人庞大使团出使西欧,争取获得西欧国家的支持,同时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他本人也化名加入使团,亲自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英国伦敦等地学习造船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国工作。1698年他从维也纳回国后,全面推行改革,把整个国家全盘西化。无论是政治体制、经济模式、社会文化、军事制度,完全学习西欧的先进经验。在他的一己之力推动下,整个俄罗斯脱胎换骨,焕然一新。1700年,在奥地利等国的助力下,俄罗斯首次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得了亚速海的出海口。随后,彼得又发动了冲往波罗的海的“大北方战争”。

在中世纪晚期,北欧三国丹麦、挪威和瑞典(此时芬兰属于瑞典领土)于1397年组成卡尔马联邦,拥立统一的君主。此时丹麦是三国当中最强大的,而瑞典与丹麦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导致它在1523年脱离联邦而恢复独立,挪威仍留在联邦之中。瑞典与丹麦为了争夺波罗的海霸权而多次战争,并终于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之后超过丹麦成为北欧霸主,几乎整个波罗的海北部都成为瑞典领土。1700~1721年间(此时英法等国正陷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彼得先后联合丹麦、波兰等国进攻瑞典。势单力孤的瑞典被联军击败,失去大片领土,北方霸主的地位从此被俄罗斯取代。而对俄罗斯而言,比领土面积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从此正式跨入海洋国家之列。(然而在此期间,亚速海的出海口又在奥斯曼帝国的反击中丢失了。)

4. 光荣梦想

在大北方战争期间,彼得一世在波罗的海的涅瓦河口处兴建了一座新的城市圣彼得堡,由他本人亲自主持设计。1712年,彼得把俄罗斯首都从莫斯科迁移至此。从这时直到1918年十月革命之后,圣彼得堡都是俄罗斯的首都,也是它通往西方的门户。1721年,彼得大帝将国号更改为俄罗斯帝国,次年他再度南下,从波斯(萨非王朝])夺取了里海沿岸一带。1724年秋,彼得大帝在圣彼得堡看见有士兵意外落水,竟亲自跳海救援,因而染上风寒,于次年病故。在他去世前,还派遣航海家白令去堪察加探险,由此发现了白令海峡,并把俄罗斯领土扩张到阿拉斯加。(1867年,穷困潦倒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把这块土地卖给美国,售价为720万美元。)

彼得大帝的改革广度和力度都是前无古人的,使俄罗斯在数十年里就从一个偏远的内陆国家发展成横跨欧、亚、美洲的世界一流强国。然而其改革并非没有代价——他唯一成年的儿子由于反对改革而被他自己处死。因此在他去世后的数十年里,俄罗斯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女性统治,包括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侄女安娜、女儿伊丽莎白都曾先后登上皇位。此后的历任俄罗斯统治者都继承彼得遗志,与奥斯曼土耳其持续作战。1774年,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迫使克里米亚成为属国,并于1783年(同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将其彻底吞并,成为俄罗斯向黑海和地中海进军的基地。——从这时起,克里米亚一直是俄罗斯领土,直到1954年苏联时期,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把克里米亚从俄罗斯划至乌克兰管辖。1991年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在乌克兰管辖下成为一个自治共和国,直到2014年公投决定重新加入俄罗斯。

克里米亚的吞并标志着俄罗斯两百多年的奋斗取得成功,但这远非其终极目标:俄罗斯的最高梦想是收复君士坦丁堡,重振“第三罗马”的光荣。因此,它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又再延续了两百多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5. 俄罗斯历史年表

斯拉夫人

  新考古发现古代斯拉夫人发源于第聂伯河、维斯瓦河流域,也就是今天的波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地区,当时称为维内德人、斯科拉文人和安特人,斯拉夫人是后来开始称谓的。
  潘诺被认为是斯拉夫人的始祖,生了三个儿子:列赫(波兰人祖先)、捷克(捷克人祖先)、罗斯(俄罗斯人祖先)。

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的建立

  公元6世纪~7世纪,斯拉夫人开始向巴尔干半岛迁移并占领。公元7世纪,斯拉夫人分成了三支:西、南、东。
  西部的斯拉夫人于公元10世纪建立了波兰,第一任大公是梅什科。南部斯拉夫人建立了保加利亚王国,公元680年在普利斯卡定都,国王是阿斯巴路斯。公元850年,南部斯拉夫人又建立了塞尔维亚王国,开国元勋是菲拉斯提米尔。东部斯拉夫人建立了罗斯。

基辅罗斯建成

  862年,以留里克为首的瓦朗几亚人征服东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辅罗斯。

公元10世纪,罗斯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随着基督教的分离,欧洲文明也随之分为两部分。一方以拉丁文为主的西方罗马天主教文明,一方是以希腊文字为主的拜占庭东正教文明。

公元12世纪,基辅罗斯分裂成很多独立的公国

金帐汗国的建立

  1240年,蒙古国占领基辅。1242年,蒙古对波兰、匈牙利和捷克进行远征,并建立了金帐汗国。

莫斯科大公国

  莫斯科市建于1147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多尔戈鲁基是其奠基人。
  1328年,金帐汗册封莫斯科王公伊凡为俄罗斯大公。
  瓦西里三世对东北罗斯完成了统一。
  瓦西里三世去世后。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领导其他公国拜托蒙古统治。

俄罗斯帝国

  1613年,开创罗曼诺夫王朝。1721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王国进行大北方战争胜利后,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罗斯正式成为俄罗斯帝国。
  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
  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的俄罗斯参与全欧洲抵抗拿破仑的反法同盟,并成为战后神圣同盟的领导者。

帝国的灭亡

  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
  1917年俄历10月,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推翻了社会革命党的临时政府,向人民许诺进行大选,但因布尔什维克基础薄弱,大选败于社会革命党。列宁一气之下通过武力驱散了议会。次年,爆发了“一月革命”,全体俄国人反对布尔什维克。此时,军阀并起,国内混战。列宁为了赢得国内战争,向德国投降并割让了乌克兰、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大片领土(这些国家在德国一战失败后相继独立),从而调回了在前线的百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