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在临终之前,
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幅画中。
这幅画的名字是: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对现当代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高更生于法国巴黎,他把绘画的本质看作是某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当成记忆中经验的一种创造,而不是一般所认为的那种通过反复写生而直接获得的知觉经验中的东西。
和大多数同时代的艺术家相比,他的探索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原始艺术的影响,特别是他对南太平洋热带岛屿的风土人情极为痴迷,这似乎要从他的家族背景和成长经历中追根溯源了。
英国作家毛姆曾以高更的经历为蓝本写过一部著名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其中虽对高更的生平与人格不尽真实,但也正是这部小说让高更出众的才华与过人的勇气得到世人关注,而高更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画作所体现出的对于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非常具有典型性的。
高更在技法上采用色彩平涂,注重和谐而不强调对比,《讲道以后的幻景》就是这种艺术处理的代表作。他的绘画风格与印象主义迥然不同,强烈的轮廓线以及用主观化色彩表现经过概括和简化了的形体,都服从于几何形图案,从而取得音乐性、节奏感和装饰效果。其理论和实践影响了一大批画家,被誉为继印象主义之后在法国画坛上产生重要影响的艺术革新者。
1897年2月,高更完成了创作生涯中最大的一幅油画: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幅画,用他的话来说,”其意义远远超过所有以前的作品;我再也画不出更好的有同样价值的画来了。在我临终以前我已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人这幅画中了。
这里有多少我在种种可怕的环境中所体验过的悲伤之情,这里我的眼睛看得多么真切而且未经校正,以致一切轻率仓促的痕迹荡然无存,它们看见的就是生活本身……整整一个月,我一直处在一种难以形容的癫狂状态之中,昼夜不停地画着这幅画……尽管它有中间调子,但整个风景完全是稳定的蓝色和韦罗内塞式的绿色。所有的裸体都以鲜艳的橙黄色突出在风景前面。” 在恶劣的环境中,以痛苦的热情和清晰的幻觉来描绘,因此画面看起来毫无急躁的迹象,反而洋溢着生气。没有模特儿,没有画技,没有一般所谓的绘画规则。” 画面色彩单纯而富神秘气息,平面手法使之富有东方的装饰性与浪漫色彩。在斑驳绚丽、如梦如幻的画面中,暗寓着画家哲理性的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油画《黄色的基督》,以其平铺的块面、浓重的色彩、大胆的轮廓线以及简约的造型,反映出高更”综合主义”绘画的风格特点。整个画面被前景的人物、十字架的垂直立柱以及顶端的水平横木所支撑。田野、天空及十字架的道道条状的形,与妇女及树木图像圆转起伏的曲线,产生鲜明对比;那平直延展的形,与圆曲封闭的形,形成强烈的对照。所有物象都统一于一种明快而简约的图形中。色彩虽然华丽,却显示出布列顿景色的天然质朴;妇女的形象虽显得优雅,然而其庄稼人的气质却仍是一目了然。
更多作品欣赏:
“我立于深渊旁
但却不跌入其中”
与凡高、塞尚并称后印象派三大巨匠
各自走上自己独立的人生和艺术道路
高更厌倦欧洲文明和工业化的社会
对传统艺术的优美典雅也相当反感
向往原始和自然的生活
希望在原始民族 东方艺术
和黑人艺术中
寻找一种单纯率真的画风
创造出既有原始神秘意味
又有象征意义的艺术
他把绘画的本质看作是
某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
当成记忆中经验的一种创造
而不是一般所认为的那种
通过反复写生而直接获得
知觉经验中的东西
Sooner or later people will learn to recognize your worth.
和大多数同时代艺术家相比
他的探索更大程度上
受到原始艺术的影响
特别是他对南太平洋热带
岛屿的风土人情极为痴迷
这似乎要从他的家族背景
和成长经历中追根溯源了
看高更那蔑视众生的眼神和混搭西服配开衩下装,与其说他厌世,不如说他根本不屑于这浮世对艺术创作的禁锢。
公开声明中铿锵有力地写着“逃离欧洲文明世界与一切人造和约定俗成的东西”,
高更死后,作品渐渐被人们认可与赏识,他所为大众欣赏的更多是通过大胆色彩表现出的现实批判与艺术抽象的完美结合,以及作品给人带来的不羁却纯粹,奇幻却真实的强烈视觉冲击与内心感受。
英国作家毛姆曾以高更的经历为蓝本
写过一部著名小说《月亮和六便士》
其中虽然对高更生平与人格多有歪曲
但也正是这部小说让高更
出众的才华与过人的勇气
得到世人关注
而高更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画作
体现出对于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
也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
1874
8月,长男艾弥尔出生
经常参观巴黎的画廊与展览会
在杜朗·里埃及贝尔·坦基的画廊
开始购藏印象派画家的作品
I shut my eyes in order to see.
他拥有
毕沙罗(Pissarro)、马奈(Manet)
雷诺阿(Renoir)、莫奈(Monet)
希斯里(Sisley)及塞尚(Cezanne)
等人的作品
1875
冬天描绘
《伊埃纳桥的塞纳河》
1876
油画作品
《威洛里森林的风景》
入选沙龙展
会见毕沙罗
高更越来越专注于艺术创作
他参加了后四届印象派画展
1877
长女阿莉妮出生
作了第一件雕塑作品
1878
1879
4月到5月
小立像参加第四届印象派画展
5月,次男克罗维斯出生
夏日休暇时同毕沙罗一起
到庞达凡度假作画
1880
以油画7件、大理石胸像1件
参加第五届印象派画展
Study of a Nude, Suzanne Sewing
高更在1881年的“独立派”画家展览会上展出了一幅完全独
创一格的画“裸体习作”。一位评论家写道:“这幅画显示着
一个当代画家无可争辩气质。在当代所有画过裸体的画家
中间,还没有一个能够如此有力地表现生活的…栩栩如生
…这整个身体,这耷拉在腿股部的略微隆起的腹部,多么
真实。”
形象的结构是符合毕沙罗的印象主义明暗观念的。但它具
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的腔调(譬如人体的皱纹、背部的变形),
带有更剧烈的明暗调子的对比;还可看到不甚高明的素描
带有不合比例之处。这些不合常规的表现,一方面说明了
高更的现实主义倾向,但另一方面也妨碍了整体的统一。
裸体是玫瑰红和绿色,有深蓝色的阴影;内衣是粉红色和
天蓝色;人体右边的衬布是绿色和蓝色;头发是蓝黑色;
墙是紫色;墙上挂着的吉它是黑色和黄色;壁毯是黄白色
及蓝色和红色的条纹。吉它和壁毯的质感表现得很完美;
其余的东西则表现得不甚确切。色彩很大胆,也很强烈,
但在细节上比在整体上成功。总之,这件作品的作者是一
位不大考虑到调子的大胆的色彩家,一位对自己的纲领缺
乏信心的素描家,一位没有很大活力的、争辩多于灵感的
艺术家。
1881
以油画8件
参加第六届印象派画展
4月,三男詹尔奈出生
夏天与毕沙罗、塞尚
在庞达凡度过
年底,决定专心作画
1882
以12件油画与粉彩画
1件胸像雕刻
参加第七届印象派画展
1883
1月
在自己绘画天赋召唤之下
辞去股票经纪公司的工作
投身绘画创作,每天作画
曾团结一批未成熟的青年
画家组成蓬塔旺画派
12 月
罗伦(波拉)出生
准备移居巴黎郊外的浮翁
‥
高更的早期绘画,带有实验性,也很拘谨,令人联
想起在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影向下毕沙
罗的作品。色彩略见后来发展的迹象,但仍很拘谨。
他把颜色做块面处理,自由地加重色泽的明亮感:
例如以鲜亮的蓝色画阴影,以红色画屋顶,而使之
自背景中突出。
‥
1884
1月
与妻子和五个儿女
一起移居浮翁
年底移居丹麦哥本哈根
兼任法国商社代理人
1885
夏,与妻不和
妻子与四个儿女
继续住在哥本哈根
带着次子克罗维斯
回到巴黎
与家庭断绝关系
过着孤独的生活
面临经济穷困状态
持续作画
‥
并通过毕沙罗卷入了印象主义的天地。受到印象派
朋友的影响开始作画,还受到象征主义,日本版画
以及而听文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更总是向往着
远方,留恋那些具有异国情调的地方,他要求抛弃
现代文明以及古典文化的阻碍,回到更简单、更基
本的原始生活方式中去,他很愿意过野人的生活,
这使他在39岁时踏上了去巴拿马和马提尼岛的旅行
在那里找到了自己期望的东西:茂密的植物、永远
蔚蓝的天空、慷慨的大自然、简朴的生活。
‥
1886
19件油画参加
第八届印象派画展
(最后一届)
6月
首次到布尔塔纽
滞留在庞达凡
会见艾弥尔·贝纳
11月
回到巴黎见到梵高
12月
生病,住过巴黎的医院
美丽的恩琪拉
一个美妇的肖像。画家在这个肖像上完全是按照色
彩结构的要求确切地修酌着她的形——脸、手、衣
服。玫瑰色、绿色和淡蓝色借助形象本身和背景上
的蓝色和红色衬托出来;菩萨偶像上的金黄色和橙
黄色使这些色彩显得更加多样。因此,这里的形是
服从面的,这就可以使观者更好地欣赏那些纯色的
区域。但是,画家虽然颇感兴趣于这个肖像本身,
他却并不仅限于画一个一般的肖像;为了赋予肖像
以一种超自然现象的色彩,他把肖像安置在一个虚
幻的圆圈里;他在画的左侧,安上一尊模糊不清的
佛像,暗示肖像本身所给人的印象也与这个偶像一
样,同时也显示了画家对东方神秘主义的尊崇。这
一切都没有任何理性的价值,但是,甚至是在许多
年过后的今天,艺术家的这一幻想仍然以其色彩的
力量,以及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以其对神秘事物
的活龙活现的造型表现而使观者迷惑。马拉美说高
更的这句话颇可用于这幅画:“令人惊奇的是,这么
多的奥妙竞能容纳在这么鲜明的形式之中。”
1887
做陶器
4月
妻子来到巴黎
带走克罗维斯
4月10日
乘船到巴拿马
到马蒂尼克岛罹患赤痢
11月回到巴黎
他在布列塔尼
巴拿马和马提尼克
找到了天堂一般的环境
明晰的线条
硕大的体积感
生硬的对比色彩
从此他与印象派决裂
当他回到法国时就谴责
莫奈和毕沙罗特有的
自然主义幻觉
提出艺术表现的“综合”
1888
从2月到10月
两度赴庞达凡
与贝纳、拉瓦尔一起作画
走向综合主义
他前往不列塔尼的阿凡桥
结识了贝纳(Bernard)
贝纳的一些观念受到高更修正和润饰
而形成今日为人所知的
“综合主义”(synthetism)
运动的理论基础
贝纳排拒库尔贝(Courbet)
的写实方式
主张拓展印象主义领域
乃朝着另一新的方向探索
贝纳与高更
双双寻求新的表现力量
主张艺术应具备有力、率直
而普遍的相同象征
以舍弃细节及特征
并经过压缩的感觉
强烈而集中地表现
印象、观念和经验三者综合
高更于是走出了印象派画家
那种琐碎的光影
固定短暂景象的意图
及对文学借喻的逃避
简化了巨大形状
均匀单一的色彩
分割主义,无阴影的光
素描与颜色的抽象化,超脱自然
这就是高更所发现和创立的艺术
但是他的这种幻想和艺术
在自己国家处处走投无路
10月20日
赴法国南部的阿尔
与梵高共同生活
11月
在梵高弟弟迪奥的筹办下
举行首次个人展览
12月24日夜
发生梵高割耳事件之后
高更回到巴黎
◈
正好40岁精力充沛而有主见,保留着尊贵高傲之气
他是位具有强烈个性、惹人讨厌又招人喜欢的人,
粗鲁和高雅并存,他总是强烈要求自我表达,要证
明自己的价值。
◈
布列塔尼的猪倌
这幅画里用的是勾黑边的色彩平涂。这些平涂面是
彼此对立的,为的是不依靠中间调子而表现出空间
感。有些色彩画得很随便,不能反映现实:林子是
紫色、橙黄和红色,山是紫褐色,石头是粉蓝色,
房子是白色和蓝色,猪是黄色,放猪的孩子穿的是
蓝色和紫色的衣服。总之,这幅画的整体在形和色
上是统一的。它的独立自主性已经达到这种程度,
即为了创造一个具有独立生命——艺术生命的客体
艺术家的视觉就会不符合现实的视觉,就要从后者
中抽象出来。某些次要的细节还很像印象派,不过
画面总的风格已是另外一种,即建立在新理论的基
础上;高更将把这种风格发展下去,并且至死不渝
他称这种风格为“釉彩派”和“综合法”。 确实,这里
一片片颜色是像景泰蓝(Cloisons)那样平面分布的
这是走向平铺形象而不要像塞尚那样表现空间与体
积的相互关系,避免写实的刻画而集中注意力于艺
术对象的第一步。
雅各与天使搏斗
看来是一个基督教题材。实际上,画家是以象征主
义为特点,描绘布列塔尼半岛上农妇在教区牧师讲
解教义时,眼前所产生的幻象。画的是人们脑海里
的幻觉,画上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因此画的人物
不是基督徒形象。布列塔尼农妇头上戴的古怪帽子
加强了画面的装饰效果,而宗教传说中的“搏斗”场
面,却被处理在不太明显的地方,以象征这些虔诚
的布列塔尼农妇头脑里所映现的幻象。细细鉴赏这
幅画:一棵横向拦截的树干隔成两个画面。一个带
翅膀的人(显然是天使)在同另一个人(雅各)拼
力格斗,这是画面中的一个空间;在近景,三顶特
大的白色帽子遮住了另一个空间。三顶白帽子是两
个布列塔尼农妇的背影、加一个侧影,都在深色衣
裙衬托下显得很强烈,它们构成了一个空间;在她
们左边,一排跪着的妇女,按透视关系渐次缩小。
在树干的下方有一头嬉戏的牛,尽管也很小,但它
远近关系与同雅各搏斗的天使的远近,没有任何比
例上的联系,因此它是第三个空间。这样,整体平
涂的大面积空间,就有三个层次,即用三种透视体
系并存的方法构思在一起的。所以,它是一个既靠
色彩,也靠结构的非物质的空间。
这个主题使他的绘画显得神秘化了。这里的红、蓝
黑和白色组成的画面,是一幅图案,弯曲起伏的线
条,类似拜占庭镶嵌画。由于内容与形式的复杂性
也使高更的艺术风格复杂化了,故史家称它是一种
综合主义(Synthetism)。高更的这种风格后来还
影响了法国的纳比派和野兽主义。
1889
世界博览会举行期间
与印象派级综合主义
诸画友举行联展
影响了那比派的年轻画家
三度赴布尔塔纽作画
他前往勒普底
在勒普底时
他的画呈现最简洁的形式
色彩强烈
背景简化成节奏起伏的形态
4月至秋天
在庞达凡作画
黄色的基督
以其平铺的块面、浓重的色彩、大胆的轮廓线以及
简约的造型,反映出高更“综合主义”绘画的风格特
点。整个画面被前景的人物、十字架的垂直立柱以
及顶端的水平横木所支撑。田野、天空及十字架的
道道条状的形,与妇女及树木图像圆转起伏的曲线
产生鲜明对比;那平直延展的形,与圆曲封闭的形
形成强烈的对照。所有物象都统一于一种明快而简
约的图形中。色彩虽然华丽,却显示出布列顿景色
的天然质朴;妇女的形象虽显得优雅,然而其庄稼
人的气质却仍是一目了然。
画中,色彩统一的平面和围绕图象线条,体现出高
更对于纯朴、简化意味的刻意追求,这与印象主义
画风形成鲜明对比。此画反映出画家对于所绘对象
的细致观察:农妇的服饰样式十分精确,画面的光
是布列塔尼地方特有的冷光,田野中透出绿色、赫
色及黄色的和谐。此外,那个十字架也是参照着阿
旺桥附近教堂里的一件着色的基督受难木雕像所绘
然而,画家在这里已超越自然主义的观察,而追求
情感的表现。他在其日记中写道:“印象主义者一
味地研究色彩,而没有自由可言,……他们只关注
眼睛,而对思想的神秘核心,则漠不关心,从而落
到了只是科学推理的境地。”而对“思想的神秘核心”
的表达,恰是高更的目标所在。虽然他根本不是一
个农民,但他却要以他的画,传达他在布列顿的人
们身上所发现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及迷信色彩的淳
朴与天真”。因而,他以简化的构图,使空间平面化
同时,使轮廊线变得粗重,并加强色彩的浓度,其
目的,是要让画面不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观察者所
作的记录,而是一种对朴实、虔诚的宗教信仰的直
接的视觉象征。
1890
1月至6月在巴黎
准备前往马达加斯加岛
结果决定到大溪地岛
象征主义画家们
称赞高更为新绘画大家
结识
奥里埃 鲁东 卡利埃尔
1891
2月23日
他拍卖30幅作品得到一笔收入
于4月4日
乘船前往塔希提(大溪地)岛
历经幸福与磨难
画了不少画
3月
赴哥本哈根会见妻儿
我们朝拜马利亚
那些在野外采摘水果的塔希提妇女,常在那里举行
神秘的祈神活动。这幅画的构图实际上是一种宗教
意境与现实的综合。左边的肩负孩子的母亲,穿着
很鲜艳的红色塔帕裙,类似一幅实地写生的肖像画
右侧中景几个在祈神的半裸妇女,是来自爪哇寺院
的带状浮雕。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一种原始的神
性。背景的色彩是那样斑驳绚丽,一切都没有透视
感,色彩、形体都是平面的和富有装饰性的。它不
存在太深奥的含义,也不值得观赏者去费神推敲。
说它神秘,就在于收入画中的形象是一种综合的暗
示。
4月4日到欧洲各地
6月8日
到达大溪地(塔希提)岛
以大溪地少女杜弗拉
为作画的模特儿
在小村庄里居住下来
保罗·高更
像土著居民一样赤足裸身
布衣素食
还娶了一个土著妇女为妻
该地的美与神秘
令他深深着迷
他非但舍不得离开
更去探寻那片
原始、未开发的纯真
他把“野蛮人”理想化
认为是受本能引导、接近自然的人
是真正创作的泉源
此时
高更已不再使用补色
他变得喜欢并用
红色与橘红色
蓝色与绿色
紫色与暗褐色
将靛蓝当作黑色使用
◈
高更为何要到布列塔尼、巴拿马和马提尼克去呢?
因为他要到自己认为具有古风的地方去寻找一种不
同于我们极端文明的环境和气氛,他在那里找到了
天堂一般的环境。明晰的线条、硕大的体积感、生
硬的对比色彩,从此他与印象派决裂(1887年)当
他回到法国时就谴责莫奈和毕沙罗特有的自然主义
幻觉,提出艺术表现的“综合”。简化了的巨大形状
均匀单一的色彩,分割主义无阴影的光,素描与颜
色的抽象化,超脱自然,这就是高更所发现和创立
的艺术。
◈
尽管此时画作在色调上
比起他早期的作品来得阴沉些
但是在构图上却变得更为直接而大胆
这些作品同时具有壁画的风格与份量
塔希提的年轻姑娘
一幅真正的杰作。他喜爱塔希提妇女的那种粗野但
却健康而强烈的美,他喜欢她们的天真、直率的性
格,他欣赏她们肌肤上的炙热而又丰富的色调。他
太为他的模特儿所陶醉了,以致他无法为了他的综
合法而牺牲模特儿。因此,他以综合的手法描绘对
象,但决不搞综合。形象上没有丝毫抽象因素,每
一根线条,每一个调子都充满着赞美和喜悦。高更
那种绝望的、悲哀的调子,在这幅画上已全然消失
他在远离文明、远离首府巴比埃城的森林之中,重
新获得了平静、人性和快乐。随着欢乐,他重又找
到了准确的明暗对比调子和安稳的、而不是像从前
那样狂乱的色彩和谐。褐黄色的皮肤、蓝黑色的头
发、青紫色的衣服(稍被几块玫瑰色和白色所间隔)
展现在上半部为橙黄色,下半部为红色,散布着一
些绿树叶的明亮的背景前面。甚至某些结构上、比
例上、体积和光的表现上的缺陷,也竟成了一种难
能可贵的东西,因为它们反映了表现手法的新鲜和
生动,反映了艺术家创作的无拘无束。高更往后也
创作了一些像这样美的作品,但比这更好的作品却
从此未能再见。
1892
2月至3月
在大溪地的巴贝杜医院住院
学习此地的原始宗教
———— ◐ ————
生命的热情何在
高更的塔西提手记
精彩语录
我开始了解为何他们能在海滩一坐好几个小时,彼此
不言语,凝视着天空。
真正的理想,可以摒弃一切孤独与苦难,这样的生命
将会永远充满热情,永远光彩灼灼。
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
活着也可以成为一种艺术,就像艺术本身一样具有不
确定性,用美来克服阻碍,用赤诚与天真度日。生命
是神的灵感之作,高更用生命告诉我们:一个不失去
天真浪漫的人,是可以重返伊甸园的。
在塔西提热带迷人的寂静黑夜中,倾听自己低迴的旋
律,与四周生物和谐相爱。
让他人拥有荣耀,我追求宁静平安,法国的高更将逝
去。在欧洲,死亡是重点,在塔西堤,死亡是我的根
第二年必将复出,绽放灿烂的花朵。
塔西提静谧的夜晚,如此独特,土著们在夜晚行走,
赤脚,非常安静。
要坚强,够坚持,才能承担孤独,才能特立独行。
塔西提是洪水的杰作,在古代的一次大洪水之后,海
面上升,淹没了原先的群山,只留下几座山顶兀自露
出,和攀附在山顶的珊瑚丛。在面对这片无边无际的
海洋时,会让人升起莫名的孤寂之感。
长久以来,我知道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相信最后的审判,届时,有胆识歌颂纯洁艺术的人
与那些用邪恶眼光鄙视艺术的人,都会得到应有的赏
识或惩罚。
忠于艺术的人,能够得到恩赐,会穿着上天给予的美
丽衣服抵达天堂,永生永世自在逍遥。
人到了某个年纪,不能同时保有两个目标。
他们唱歌,从不偷窃,我的门从来不锁,他们不杀人
然而,人们说他们是野蛮人。
每日清晨生命觉醒,大地复苏,阳光明媚,温馨怡人,
内心感到无比欢乐,全力以赴,投入忘我的艺术创作,
思维敏捷,灵感伴随我。
我不再感觉日子流逝,毫无意识好与坏,每件事都是好
与美丽的。
再见了,挚爱的土地,和谐的土地,这充满美满和自由
的土地。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仿佛年轻了二十岁。
现在,当我要回去,已经比刚来时更野蛮,但是,也变
得更聪明。
我想要一个简单的肉体,唤醒长久遗落在蛮荒旷野的奢
华。
蒂阿曼那金色的脸庞带来喜悦与光辉,每天清晨,我们
像天堂的亚当和夏娃在河里游泳。
在死前,我还要迸发最后闪亮的火光,幻想会重新年轻
我的才华要攀升到最顶峰。
我是疲惫的,但没被打败,就像印第安人遇到困难仍然
微笑,他们实在比我们优秀,我不是野蛮人吗?错,我
的确是野蛮人。
如果我的作品不能流芳万世,至少世人会记得,画坛上
曾有一个人努力从过去许多学院派与印象派错误中解脱
出来,另辟蹊径。
塔西提,样样都芬芳,我不再感觉日子流逝,毫无意识
好与坏,这里每件事都是美丽的,每件事都是美好的。
一般来说,社会对我并不太坏,我的画评价还算高。我
开始得太迟,压力太大,以我自己的标准来看,作为一
个艺术家,我是极度失败的。但我认为,我所奋斗、所
争取的,却极有价值。在我之后的画家,甚至一些尚未
出世的画家,他们欠我一份人情,下一代的画家,当他
们得到自由时,会欠老高更一份人情。
———— ◐ ————
什么时候嫁人?
又名:塔希提少女
描绘的是这个岛上劳动妇女生活的一个场景。画面
中心两个坐在海边沙滩上的塔希提女人形象,给人
以一种平衡、庄严感。为了突出这种特定的风土人
情,高更采用的是近于古埃及壁画的平涂手法,故
意显露单线平涂的稚拙结构形式。画上的两个人物
极富东方色彩的趣味。大面积平涂色块的装饰画法
使土著人民在强烈的阳光下晒成的棕赭色皮肤,与
鲜艳的裙子构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高更把这里的
热带原始园林简化,然而强化了气氛。这幅画上的
异国情调,浓郁的自然景物,没有透视感,没有色
彩的层次,充满着主观的装饰味道。
持芒果的少女
游魂
又名:死神在注视
高更认为是他的优秀作品之一。这幅画的基础也是
一个直接的生活经历。高更有一次离开自己的森林
小屋到巴比埃城去,直到夜深才回来 。“一动也不
动的、赤裸裸的泰古拉俯身直卧在床上,她用恐惧
而睁大的眼睛直瞪着我,好像认不出我似的……泰
古拉的恐惧也感染了我。我觉得她那一对凝神的眼
睛里仿佛放射着一道磷光。过去,我从没有见到过
她这样美的样子;她的美从来没有这样动人过。”
被单的黄色在这里把紫色的背景和橙黄色的人体以
及蓝色的床罩连接起来。在我们眼前产生的,是一
种突如其来的、充满着光彩的和谐,它使人感到仿
佛就是那种被毛利部落的人们看作是游魂磷光在闪
烁。遗憾的是,由于高更遵循了象征主义的原则,
在画中引人了幽灵的形象。这个形象在这里非常不
协调。它只能削弱色彩表现力所造成的效果。“这
幅画的诞生史是给那些总要弄清一切为什么和因为
什么的人而写下的。其实,这不过是一幅海边裸女
习作。”这幅画上的裸体本身是很现实的,因此画
中越少自然主义、越少离奇,她也才越比那些象征
性、装饰性因素更鲜明突出,高更在为了他的象征
主义而牺牲了真正的主题之后,终于产生了一种批
判的意识,理解到归根结底对他个人来说,最重要
的恰恰是一幅笼罩在迷信恐惧的光环里的裸体习作
1893
2月至4月
视力衰弱无法作画
5月回到法国
8月
在奥勒安的叔父去世
高更接受其遗产
在巴黎画室与女子安娜同居
11月
举办了他的
《塔希提人 Tahiti》画展
结果是彻底失败
在物质上收入是零
而他那新颖
神秘、野蛮的绘画
迎得了一些崇拜者
巴黎文明人的嘲弄
使他返回塔希提岛
这样
便有了今天广为人知的
脱去了文明的衣服
独身一人赤裸裸置身于
伟大的自然之中的高更
的传说
着手起草《诺亚·诺亚》手稿
日后作家查理士·莫理斯
便依着这个手稿作了一个修订本
高更抄录修订本的散文另成一书
加上传统毛利祭祀中的神话
完成《诺亚·诺亚》罗浮本
◈
高更在技法上采用色彩平涂,注重和谐而不强调对
比,《讲道以后的幻景(黄色的基督)》就是这种
艺术处理的代表作。他的绘画风格与印象主义迥然
不同,强烈的轮廓线以及用主观化色彩表现经过概
括和简化了的形体,都服从于几何形图案,从而取
得音乐性、节奏感和装饰效果。其理论和实践影响
了一大批画家,被誉为继印象主义之后在法国画坛
上产生重要影响的艺术革新者。
◈
1894
1月赴哥本哈根
与妻子最后会面
4月
与安娜共赴
布尔塔纽、庞达凡等地
11月回到巴黎
作一系列十大张
与《诺亚·诺亚》有关的木刻画
1895
返回大溪地
莫理斯继续修饰
《诺亚·诺亚》
并在编辑上下功夫
以配合高更的文章
贫病交加
煎熬度日
仍然创作
不少作品
1896
健康状况不佳
为孤独与寂寞感所苦
他的艺术观点
受象征主义观念驱使
不满足印象主义绘画
11月
身体稍加康复开始作画
高更为罗浮本追加附录
名为《多变的事务》
1897
得知女儿阿莉妮去世的消息
深为悲痛与绝望
描绘大画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
用梦幻形式把读者引入
似真非真时空延续之中
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之作
凭借岛民厚朴的、天真无邪的形象
以画家独特的单纯、粗放
远古、唯美的装饰风语言
对生命和宇宙寻求答案
发出理性的、恒古的问天
1897年2月,高更完成了创作生涯中最大的一幅油画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其意义远远超过所有以前的作品;我再也画不出更
好的、有同样价值的画来了。在我临终以前我已把
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人这幅画中了。这里有多少我
在种种可怕的环境中所体验过的悲伤之情,这里我
的眼睛看得多么真切而且未经校正,以致一切轻率
仓促的痕迹荡然无存,它们看见的就是生活本身…
整整一个月,我一直处在一种难以形容的癫狂状态
之中,昼夜不停地画着这幅画…尽管它有中间调子
但整个风景完全是稳定的蓝色和韦罗内塞式的绿色
所有的裸体都以鲜艳的橙黄色突出在风景前面。”
在恶劣的环境中以痛苦的热情和清晰的幻觉来描绘
因此画面看起来毫无急躁的迹象,反而洋溢着生气
没有模特儿没有画技,没有一般所谓的绘画规则。”
画面色彩单纯而富神秘气息,平面手法使之富有东
方的装饰性与浪漫色彩。在斑驳绚丽、如梦如幻的
画面中,暗寓着画家哲理性的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婴儿意指人类诞生,中间摘果是暗示亚当采摘智慧
果寓人类生存发展,尔后是老人,整个形象意示人
类从生到死的命运,画出人生三部曲。画中其他形
象亦都隐喻画家的社会的、宗教的理想,颇具神秘
意趣。这幅画是高更全部生命思想及对塔希提生活
的印象综合,是他献给自己的墓志铭。
高更
出于对欧洲文明和传统艺术的怀疑
索性离开欧洲到南太平洋塔西提岛
和土著人长期生活在一起
以率真、单纯化
近于原始艺术的造型和配色
表示大自然提示带给他的感受和
对岛上“大自然的宠儿”心仪倾慕
出于主观情感的浓烈
他和再现性创作告别
以某种“暗示”和“象征”代替叙事性描述
以对平面的自由支配代替了
透视、光影、立体、造型灯法则
《诺亚·诺亚》的片断
刊载于10月15日和11月1日
出版《白色杂志》半月刊上
1898
2月
精神极端苦闷
自杀未遂
4月
担任大溪地巴贝杜公共
土木事业局的事务员
画《白马》
1899
1月
失去事务员职位
《两个塔希提妇女》
又名:红花与乳房
追求表现的原始性
含有精致的趣味和
艺术魅力
赞美感官之美的简短赞美诗,从黄色到各种深浅
不同的绿色的色彩结构中,现出两位妇女的轮廓
如浮雕一样出现在背景上。虽是线造型,但人物
头部和手臂却有微妙的明暗变化。在这幅作品中
煞费苦心杜撰的神话已踪影全无,艺术家的造型
结构理论,服从于表现主题的极端快乐,虽色彩
的和谐和从前的作品一样可爱,绘画的空间一样
封闭而有限制,然而这个有立体感的人物浮雕般
的投影,与古典浮雕的新古典神态,拉上了关系
6月
在《崔峰》报社工作
8月
自创《微笑》杂志
批判殖民政策
鼓吹维护原住民利益
1900
病发无法作画
3月以后
巴黎画商伏拉德
每月定额金钱汇给高更
购买他的油画
12月
脚罹患湿疹入院治疗
1901
8月
离开大溪地
移居马贵斯、多米尼加诸岛
在希瓦奥亚岛的阿杜奥纳
建造“欢乐之家”小屋
落脚于此
尽管一时极端的消极
高更却在此段期间完成了他一些
最活泼鲜明、最富想象力的作品
《诺亚·诺亚》羽笔本
在巴黎出版
1902
8月
脚部湿疹恶化,心脏衰弱
考虑回法国治疗,但未成行
岛上发生纷争
1903
5月8日
心脏病发作死去
巴黎伏拉德画廊举办高更画展
巴黎秋季沙龙举行高更追悼会
像塞尚和梵高一样
保罗·高更
是位极其孤独的艺术家
他为自己的希望和梦想
而努力工作
却很难为人所理解
高更放弃现代文明
在原始民族中寻找
单纯和率真的艺术
追求艺术的象征性和神秘感
为以后各种
原始主义和象征主义艺术
开拓了道路
其它作品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艺课,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