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

1. 耶稣

耶稣诞生

耶稣诞生于公元前大约2 ~ 7年。—— 因为耶稣对西方文明影响太大,以致罗马人在编制公历时选择以耶稣诞生的这一年作为公元纪元的开始。但后来发现他们的计算并不准确,实际耶稣诞生的年份比他们的选择要早,但也只好将错就错直到今天。(类似的,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耶稣生于12月25日。有研究认为今天的圣诞节实际上是远古太阳神密特拉的生日,而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有可能源于埃及女神伊西斯,即Isis。)

耶稣之死

耶稣出生于以色列伯利恒的一个贫民家庭,大约30岁左右开始传教。终其一生,耶稣只是一位流浪的贤人,不曾担任任何官职或取得任何世俗权力,但其教义吸引了很多信徒。耶稣承认犹太教原有经典(即《旧约》),但对上帝的旨意进行了重新诠释。与摩西语境中严峻的上帝相比,耶稣语境中的上帝更为仁爱慈悲。因此,耶稣获得了信徒们的敬爱,但却被犹太教长老们敌视。在犹太教义中,原有关于弥赛亚(希伯来语中的“救世主”,等于希腊语中的基督)的说法,认为弥赛亚是上帝所选中的人,将会降世以拯救世人。信徒们认为耶稣既是上帝之子,自然便是弥赛亚(基督)。但犹太教的长老们并不承认耶稣的弥赛亚身份,认为其妖言惑众,触犯了犹太教法,将耶稣抓捕起来,呈给当时统治以色列的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

据圣经记载,彼拉多对此并不以为然,因为耶稣既没有触犯罗马法律,也未对罗马的统治造成任何威胁。然而,彼拉多亦不得不安抚犹太长老们。于是彼拉多做了一个提议:为了在犹太教的逾越节展现罗马的恩典,彼拉多可以在这一天赦免一个罪犯,并要求犹太长老们在耶稣和巴拉巴(一个杀人放火的强盗)中间选择一个。然而,当犹太长老们坚持要求赦免强盗巴拉巴而处死耶稣时,彼拉多看到他的选择已不可避免。于是,彼拉多违心地判处耶稣死刑。

2. 保罗传教

耶稣死后,以色列境内的犹太教徒们继续迫害耶稣信徒,一些信徒便离开以色列,将耶稣的教义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在这其中,居功至伟的乃是信徒保罗。保罗是耶稣的同时代人,年龄稍小于耶稣,他是基督教的第一位神学家,也是最重要的传教士。与耶稣不同,保罗是出生于罗马直属领地的犹太侨民,具有罗马公民身份,因此他重视将耶稣教义传播于整个罗马世界的各族人民,而不仅是犹太民族。保罗对犹太教义做出了重大调整,他宣称上帝对全人类是平等的,而不只有犹太人才是“上帝的选民”,还抛弃了犹太教的一些斋戒规定和割礼风俗,使得基督教更容易为其他民族接受。耶稣死后,保罗在罗马帝国东部地区进行了三次传道之旅,还在各地建立了许多教会。信徒们把耶稣的事迹编纂成《新约》一书,其中大约一半的篇章被认为是保罗所作,保罗的神学思想成为基督教各派普遍接受的教义。保罗把基督教从一个犹太人的小教派转变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以至于有人认为保罗,而不是耶稣,才是基督教的真正创始人。然而,此时基督教仍是不被统治者认可的地下宗教。公元67年,保罗被罗马皇帝尼禄处死,以身殉道。

3. 基督教早期

基督教刚进入罗马之时,曾被罗马统治阶层视为令人厌恶的邪教。但基督教低调柔和,而不像犹太教这样不服管束,因此在开放宽容的传统下,罗马统治者并未下令禁止基督教传播,使基督教在帝国底层得到生存空间。基督教拯救世人的热情和罗马人擅长的政治组织能力结合起来,迅速建立了庞大的教会体系。

尽管基督教在后来成为欧洲王权的神圣外衣,但在早期阶段它却是社会底层民众的代言人。长期以来,罗马的贵族们只关注上层的政治体制、军事和税收,忽视底层人民(尤其是行省地区人民)的生活和福利。而基督教本是出自耶稣这样一位下层平民,提倡众生平等和团结互助,时常由教会组织起来救助贫困人群,因此弥补了帝国行政机构的不足,得到了底层民众的普遍欢迎。同时,基督教关于天国救赎的理念给予贫困人民极大的精神慰藉,朴实严肃的道德风尚也与罗马贵族们追求奢华逸乐的生活作风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都是基督教在底层流行的重要原因。

基督教徒不断增长,甚至军队中亦有不少士兵信教,故而引起了统治阶层的不安,多次对基督教进行迫害。最后一次大迫害就发生在戴克里先时期,因为戴克里先认为人民的宗教信仰严重影响到皇帝的绝对权威。然而,基督教在帝国的传播已经势不可挡。在戴克里先去世后不久,形势就发生了彻底改变。

4. 政教合一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一世成为罗马帝国皇帝,后世称为君士坦丁大帝。对于基督教,君士坦丁大帝采取了与戴克里先完全不同的策略,不再将君权与神权对立,而是利用神权来巩固君权,使罗马帝国成为一个政治权威与宗教权威高度一致的新型国家,极大的加强了国家的凝聚力。君士坦丁大帝颁布了《米兰剌令》,宣布基督教为合法宗教。公元337年,君士坦丁大帝在临终前才正式洗礼入教,但在此之前他的一系列举措已经完全改变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饱受迫害的状态,使之从一个地下宗教一跃成为西方最强大国家的主导宗教。最终,另一位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在392年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国教,并清除包括罗马多神教在内的其它一切宗教。曾经施加于基督教的迫害被反过来施加于多神教,使得多神教在罗马帝国完全灭绝,基督教取得了“废黜众神,独尊上帝”的胜利。

然而,基督教的胜利并不是无代价的。在与君权联合的过程中,基督教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沦为君权的附庸。325年召开的基督教尼西亚公会就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尼西亚公会本是为了解决基督教不同支派关于教义、礼仪的一些分歧,但这个会议却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召开,并反映了皇帝本人的意志。皇帝统一了教派思想之后,对罗马主教和君士坦丁堡主教进行剌封,从而对教会实现了招安。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基督教越来越深地和统治权术纠缠起来,由底层人民的福音逐渐转变为统治阶级奴役人民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