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的崩溃
1. 希腊重生
当西欧各国进入工业文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之时,庞大的奥斯曼帝国变得如恐龙一般过时和脆弱。虽然也有苏丹想要学习西方、进行现代化改革,但都受阻于强大的守旧势力和伊斯兰教法而无法实行。衰老的帝国日益破败,在其统治下的各族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其中最具意义的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圣地:希腊。
昔日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不久,希腊半岛也完全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一些希腊人流亡到西方,一些逃入山区坚持抵抗,还有一些改信伊斯兰教,作为帝国的管理人员重新移居君士坦丁堡。而大部分希腊人民在奥斯曼统治下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文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光复祖国。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弱,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首先于1804年起义,被奥斯曼镇压,1815年再度起义,终于赢得了事实上的自治。(同期的西方正忙于拿破仑战争,直至1815年滑铁卢之役。)1821年,希腊人民在伯罗奔尼撒半岛起义取得成功,建立了根据地。为了报复,奥斯曼帝国处死了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牧首,尽管他本人公开反对起义。这引起了欧洲列国的公愤,一些欧洲青年甚至自发前往希腊支援作战。(英国诗人拜伦也于1823年组织志愿军前往希腊,不幸于1824年因疟疾去世。)
尽管希腊起义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但它自身的军事力量太弱小了,无力独自面对强大的奥斯曼帝国。1825年,苏丹要求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派兵镇压希腊起义。阿里派军队攻占了伯罗奔尼撒大部分地区,但英、法、俄三国最终决定支持希腊独立。1827年,三国联合舰队在纳瓦里诺海战摧毁了埃及舰队。同年,希腊人卡波季斯第亚斯(他曾担任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外交大臣)就任希腊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1828年,俄罗斯进攻奥斯曼,法国也出兵伯罗奔尼撒,奥斯曼帝国被迫承认希腊独立,以及塞尔维亚的自治。然而,卡波季斯第亚斯总统在1831年遇刺身亡,使希腊陷入无政府状态。1832年,英、法、俄三国决定使希腊成为独立的君主国,而且三国王室都不得出任希腊国王,因此他们选择了巴伐利亚的17岁王子奥托(拜占庭皇帝狄奥多尔一世的第21世孙)作为首任国王。
奥托一世坐着英国军舰来到希腊,开始了他的统治。
奥托一世担任希腊国王长达三十年,但他的统治缺乏民众基础,乏善可陈。1862年,奥托一世被政变推翻,只得像三十年前一样坐着英国军舰离开希腊。英国推荐了另一个人选:丹麦王子乔治,拜占庭皇帝米海尔八世的第23世孙。乔治王子于1863年得到希腊议会批准,成为希腊王国的第二任国王。次年,希腊通过了新的宪法,真正成为君主立宪国家。乔治一世与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孙女结婚,并给他的儿子取名康斯坦丁,这代表着希腊人民的“伟大理想”:收复君士坦丁堡。1896年,乔治一世在雅典宣布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开幕。在最引人注目的马拉松项目中,一位希腊的送水工人获得冠军,因此被授予希腊“民族英雄”称号。
2. 埃及独立
法国大革命期间,拿破仑于1798年率军远征埃及,击败了在奥斯曼委任下统治此地的马穆鲁克。拿破仑回国后,英国和奥斯曼于1801年联合打败了驻守法军,但马穆鲁克已经衰落,埃及陷入权力真空。1805年,奥斯曼帝国军官穆罕默德·阿里被拥立为埃及的新总督(帕夏),成为埃及事实上的统治者。1811年,阿里设局请马穆鲁克的首领们前来赴宴,然后将他们全部杀死,马穆鲁克势力自此在历史上消失。
在与拿破仑军队作战过程中,阿里帕夏见识到欧洲新式军队的威力,于是他邀请法国军官为埃及训练了一支强大的新军,并且建立了自己的舰队。然而,他无意与奥斯曼帝国为敌,而是希望苏丹承认他的自治。作为交换,1825年阿里帕夏应苏丹马哈茂德二世的要求,派儿子易卜拉欣去希腊镇压起义。易卜拉欣率领新军取得了出色的战果,但当英、法、俄三国联合舰队驶向希腊时,阿里帕夏认识到他的海军无法战胜这支舰队。阿里请求苏丹放弃希腊,但苏丹拒绝这一请求,坚持让阿里出战。阿里违心下令他的海军出击。在纳瓦里诺海战中,阿里的舰队在几个小时内就被联合舰队摧毁。这是穆罕默德·阿里最后一次大规模派兵为苏丹效力。
希腊独立之后,阿里帕夏向马哈茂德二世要求取得叙利亚作为海军损失的补偿。马哈茂德没有同意阿里的要求,阿里于是派易卜拉欣攻取了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继而进军安纳托利亚。易卜拉欣连战连捷,甚至打算进攻君士坦丁堡并取代苏丹。危急时刻,马哈茂德不得不向仇敌俄罗斯求援,俄军随即以保护苏丹为名进驻君士坦丁堡。英法也急忙出手干预,要求埃及和俄罗斯同时撤军。在西方的压力下,易卜拉欣不得不停止进攻,但仍保有他已经征服的领土。
1839年马哈茂德去世,年仅16岁的新苏丹继位。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已经极其虚弱。这年底,在邀请外国使节的见证下,大维齐尔(首相)以新苏丹的名义颁布花厅御诏,宣布帝国开始现代化改革,保护人权,不同宗教信仰的臣民均享有相同的法律地位。这一诏书缓解了帝国与西欧列强的矛盾,而西欧列强也希望帝国能牵制俄罗斯,不愿看到它被埃及推翻。1840年,在英国的武力威胁下,阿里帕夏同意撤出征服的绝大部分亚洲领土(包括叙利亚、汉志和克里特等),换得埃及的世袭统治权。1846年,垂垂老矣的穆罕默德·阿里亲赴君士坦丁堡与苏丹和解。两年后,他和易卜拉欣几乎同时去世,他的孙子继承了埃及。此后埃及一直在他的后裔统治下,直到1953年被纳赛尔上校推翻。
3. 克里米亚
俄罗斯长期坚持南下对奥斯曼土耳其作战,目标是夺取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重建拜占庭的光荣。在1676年到1829年间,俄土战争已经进行了八次。从第四次(1735~1739年)开始的历次战争都是俄国取胜。它不断蚕食奥斯曼的领土,终于在1829年的《阿德里安堡条约》把疆域拓展到多瑙河口和高加索山南麓。这时随着塞尔维亚、希腊和埃及的纷纷独立或自治,“欧洲病夫”奥斯曼已经到了亡国边缘。而这引起了英、法等国的不安,它们不愿看到俄国进入地中海。
1846年4月10日耶稣受难日,在奥斯曼控制下的耶路撒冷,前来朝拜的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为了争夺圣墓教堂的仪式主导权发生了一场武力冲突。此时奥斯曼境内的天主教徒受法国保护,而东正教徒受俄国保护。1852年,奥斯曼苏丹先是宣布将圣墓教堂的主导权交予东正教徒,然后又在法国拿破仑三世的胁迫下改口交予天主教徒。次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以此为由向奥斯曼开战(第九次俄土战争)。开战之初,俄罗斯势如破竹,渡过多瑙河,进入奥斯曼领土。英法随即对俄国宣战,局面迅速改观,俄国被迫撤出奥斯曼领土,但英法仍不停手,而是继续攻入已是俄罗斯领土的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战争打破了欧洲列强自拿破仑战争以来维持了数十年的势力平衡。此时英法的科技水平已是今非昔比,这场战争成为世界上第一场现代化战争,创造了多项“第一”:首次使用蒸汽动力的装甲战舰和爆炸性炮弹、首次用无线电在千里之外指挥战争、首次用摄影技术记录战争实景、首次用电报对战争进行实况报道、首次在战争中使用天气预报和战地医院(英国南丁格尔在战争前线护理伤员,由此导致护理制度的产生),香烟也在战争中首次得到大量生产。而与之相比,俄国的军事技术要落后得多,因此战争极为不利。在349天的围攻后,英法联军于1855年9月占领了克里米亚的据点塞瓦斯托波尔,俄罗斯已经无力回天。俄国的传统盟友奥地利(不久前俄国刚在1848年出兵帮奥地利镇压革命)也宣布支持英法。这年12月,奥地利的最后通牒到达圣彼得堡,这成为压垮俄罗斯的最后一根稻草。沙皇尼古拉一世在痛苦中死去,他的长子亚历山大二世继位。1856年3月,各方签订《巴黎条约》,宣布保障奥斯曼的“独立与完整”。俄罗斯收回了克里米亚,但被迫退出多瑙河口和高加索的部分领土,并不得在黑海地区拥有军事力量。
克里米亚的失败对俄国是一次重大打击,此后二十年都不再南下。直到1871年普法战争之后法国惨败,拿破仑三世下台,俄国趁机单方面废除巴黎条约中的黑海条款,重建黑海舰队。同时,俄国积极鼓吹泛斯拉夫主义,拉拢巴尔干半岛上的斯拉夫民族国家(尤其是塞尔维亚),共同对抗奥斯曼土耳其。
4. 巴尔干半岛
1876年,巴尔干半岛各地区纷纷爆发反抗奥斯曼帝国的起义,奥斯曼出兵镇压。俄罗斯以此为借口,再度对奥斯曼开战。俄军渡过多瑙河,逼近君士坦丁堡,奥斯曼被迫求和。这时法国还未从普法战争的失败中恢复,英国也不愿独自挑战俄罗斯,由刚统一的德国出面协调,各方签订了《柏林协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黑山三国正式独立;保加利亚的北部独立建国,南部仍是奥斯曼属地(1886年保加利亚宣布南北合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这里的人口最多的居民是塞尔维亚族人)虽然名义上仍是奥斯曼领土,但被交由奥匈帝国统治——这本来是德国为了安抚刚被踢出德意志的奥匈帝国,却在未来产生了意料之外的后果。
巴尔干诸国独立后,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它在欧洲的大部分领土。讽刺的是,新独立的保加利亚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拒绝成为俄罗斯的附庸,反而阻挡了俄罗斯的进一步南侵,使奥斯曼帝国获得了短暂和平。然而与此同时,帝国内部的政治冲突愈演愈烈,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一代已经不再认同帝国苏丹专制,尤其是代表着伊斯兰社会精英的青年土耳其党人,成长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势力。1908~1909年,青年土耳其党人发动武装革命,推翻苏丹哈米德二世,建立议会制政府。哈米德之弟穆罕默德五世被立为新的苏丹,但他只是立宪君主,国家大权落入青年土耳其党人手中。青年土耳其党人积极推动政治改革,并邀请德国来训练帝国陆军,但这对于垂死的帝国已是为时晚矣。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民族主义思潮泛滥的时代,“奥斯曼人”这一理念无法得到帝国境内基督教民众的认同,因此注定失败。
1911年,意大利出兵北非,奥斯曼被迫割让利比亚。1912年,信仰东正教的希腊、塞尔维亚、黑山、保加利亚一起组成巴尔干联盟,历史性地打败了奥斯曼帝国,使之失去了在欧洲的几乎全部领土,只保留了君士坦丁堡及周围的小块土地。然而,巴尔干联盟在瓜分从奥斯曼获得的领土时产生矛盾,导致联盟破裂并于1913年6-7月爆发第二次战争。胃口最大的保加利亚被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国的联军打败。最终,希腊获得了北方大片领土(包括马其顿南部)和克里特岛,塞尔维亚获得了马其顿西北部,保加利亚只留下了马其顿东北部的一小块。阿尔巴尼亚(他们是巴尔干半岛上的古老居民伊利亚人的后裔)则在奥匈帝国的支持下独立。
奥斯曼虽然被驱逐出去,塞尔维亚民族占多数的波黑地区仍在奥匈帝国的统治下,这使得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对奥匈帝国怀有怨恨。1914年6月28日,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一个塞尔维亚学生开枪打死奥匈帝国的王储斐迪南大公,从而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最终导致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沙皇俄国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