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黄庭坚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是宋书尚意的重要人物。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
纵28.8cm 横17.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纵32.6cm 横65.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纵31.2cm 横26.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纵31.3cm 横33.3cm 上海博物馆藏
纵28.9cm 横37.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纵29.3cm 横31.8cm 故宫博物院藏
纵28.9cm 横37.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纵26.9cm 横37.7cm 故宫博物院藏
纵28.5cm 横20.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纵35.5cm 横130.2cm 故宫博物院藏
纵30cm 横182.1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纵34.2cm 横199.5cm 日本有邻馆藏
纵29.5cm 横42.8c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纵30.8cm 横64.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纵30.4cm 横43.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纵25.1cm 横115cm 上海博物馆藏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学书尤为推崇王羲之《兰亭序》。其有一首赞颂杨凝式的诗可以说明他对《兰亭序》习练体会之深:“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这其中不能没有其对王羲之书法学习的深悟。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庭坚顿首,承惠糟姜银杏,极感远意,雍酥二斤,青州枣一蔀,漫将怀向之勤,轻渎不罪,庭坚顿首。
从黄庭坚流传至今的行帮手札墨迹看,其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甚至有些夸张强调,唯嫌生涩,未有苏书圃熟也。而黄庭坚以禅悟书当与苏轼互为影响。如苏轼《祷雨帖》,笔意极似黄庭坚,特别是其末尾数字,从容娴雅,行笔松缓,几若黄庭坚代笔。
释文:雲夫七弟:得书,知侍奉廿五叔母县君万福,开慰无量。诸兄弟中有肯为众竭力治田园者乎?鳏居亦何能久堪,复议昏对否?寄示兄弟名字曲折,合族固,几为完书矣c但欲为其中有才行者立小传,尚未就耳。庞老《伤寒论》无日不在油案间,亦时时择默识者传本与之。此奇书也,颇校正其差误矣,但末下笔作序。序成,先迭成都开大字板也,谈信可寄矣。蕲州州藏记亦不忘,但老来极懒,故稽缓如此耳。寿安姑、东卿一月中俱不起,闻之悲塞。二子虽有水皑为生资,子顾弟乔能周旋之乎?窀穸之事,计子顾必能尽力矣。叔母不甚觉老否?徐氏妹孀居,如何调护令不爽邪?无期相见,千万为亲自爱。十月十日,兄庭坚报雲夫七弟。
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不能不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在黄庭坚书论中,评东坡书颇多,且多为推崇备至者。苏东坡不仅是黄庭坚文学上的老师和提携者,而且也是其书法的学榜样。
释文:庭堅頓首,辱教審侍奉萬福爲慰。承讀書綠陰,頗得閑樂,甚善甚善。欲爲索兒錄數十篇妙曲作樂,尚未就爾。所送紙太高, 但可書大字,若欲小行書,須得矮紙乃佳。適有賓客,奉答草率。庭堅頓首。立之承奉足下。
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不能不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在黄庭坚书论中,评东坡书颇多,且多为推崇备至者。苏东坡不仅是黄庭坚文学上的老师和提携者,而且也是其书法的学榜样。
释文:天民、知命、大主簿:霜寒,想八嫂安裕、九妳、四妳、大新婦、普姐、師哥、四娘、五娘、六郎、四十、明兒、九娘、十娘、張九(咩兒)、韓十、小韓、曾兒、湖兒、井兒,各安樂。過江來,甚思汝等,寂寞且耐煩,不須憂路上,路上甚安穩。但所經州郡多故舊,須爲酒食留連爾。家中上下,凡事切且和順。三人輪管家事,勿廢規矩。三學生不要令推病在家,依時節送飯及取歸。書院常整齪、文字勿借出也。知命且掉下潑藥草,讀書看經,求清靜之樂爲上,大主簿讀《漢書》必有功矣。十月十四日,立報。諸嬭子以下,各小心照管孩兒們,莫作炒,切切。
在黄庭坚题跋中,即反映出黄庭坚从苏轼处学习书法的一些消息,如“予与东坡俱学颜平原。然予手拙,终不近业”,又如“东坡此帖,甚似虞世南公主墓铭草。余尝评东坡善书乃其天性。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平时所作徐浩体字。又尝为余临一卷鲁公帖,凡二十纸,皆得六七,殆非学所能到”。黄庭坚与苏轼相差八岁。二人交谊师友之间。
释文:昌州使君景道。宗……秀也。往余與公壽景珍游。時景道方為兒童嬉戲。今頎然在朝班。思公壽景珍不得見。每見景道。尚有典刑。宣州院諸公。多學余。道。書。景道尤喜余筆墨。故書此三幅遺之。翰林蘇子瞻。書法娟秀。雖用墨太豐。而韻有餘。於今為天下第一。余書不足學。學者輒筆愞無勁氣。今乃舍子瞻而學余。未為能擇術也。適在慧林。為人書一文字。試筆墨。故遣此。不別作記。庭堅頓首。景道十七使君。五月七日。
黄庭坚行楷大字书风的形成当为其于京口见断崖《瘗鹤铭》之后并不断师法孳乳而自成家法的。黄庭坚师《瘗鹤铭》有一个误会,即他把《瘗鹤铭》看做右军所书,且深信不疑,故而倾力揣摩师习。不过也算是歪打正着,这倒促进了黄庭坚长枪大戟、绵劲迟涩书风的形成。
释文:庭堅頓首,承見諭,早嘗過此,延佇甚久,何以不至耶。雪寒,安勝否?大軸今送,然勿多示人,或不解此意亦來索,匠石斫鼻則坐困矣。庭坚顿首。明叔少府同年家。
释文:庭坚叩头。比因南康签判李次山宣义舟行。奉书。并寄双井。计夏末乃得通彻耳。急足者伏奉三月六日手诲。审别来侍奉万福。何慰如之。
惠寄鲍诗、杨(扬)州集。实副所望。广陵四达之冲。人事良可厌。又有送故迎新之劳。计得近文字之日极少。然旨月‘之奉易丰。又弟甥在亲前。此亦人生极可意事。且主人相与。平生倾倒。徐复何言。闻说文潜有嘉除。甚慰孤寂。但未知得何官耳。山川悠远。临书怀想不可言。千万为亲自重。搏前颇能刚制酒否。每思公在魏时多小疾。亦不能忘念。不次。庭坚叩头。上 无咎通判学士老弟。五月五日。
释文:当阳张中叔去年腊月寄山预(即山芋)来,留荆南久之。四月,余乃到沙头。取视之,萌芽森然,有盈尺者。意皆可弃。小儿辈请试煮食之,乃大好。盖与发牙(同芽)小豆同法。物理不可尽,如此。今之论人材者,用其所知而轻弃人。可胜叹哉!
释文:庭坚再拜,道涂疲曳,不得附承动静。遂六十许日,处处阻雨雪,今乃至荆州尔。春气暄暖 即日不审体力何如?王事不至劳勤,颇得与僚友共文字之乐否?所差人极济,行李道上殊得力。荆州上峡,乘舟不大费而差安便。遂不须人,故遣回。明日登舟即行,方此阻远,临书增情,千万为道自重。谨勒手状,三月四日,庭坚再拜上。公蕴知县宣德执事。
从客观上看,黄庭坚与苏东坡是中国书法史上早于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书风的笼罩而远溯先唐碑版或者说进行碑帖结合的书家。对于苏轼书风形成的渊源,只要把其代表作《寒食诗帖》与洛阳《龙门二十品》做一比较,即可得出明确答案。黄庭坚是中国书法碑帖融合风范之萌芽。